《题杖藜远眺图》题画诗赏析

沈周

白云如带束山腰,石磴飞空细路遥。

独倚杖藜舒眺望,欲因鸣涧答吹箫。

【评说】

选自潘正炜《听帆楼书画续记》卷下。

《明沈文山水合卷》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文征明题识云:“此六册为匏庵先生(即吴宽,沈周好友)所作,用笔布景,尤出寻常。匏翁命余补其余纸,余谢不敏,然不能拂其所请,偶拟唐句四联,漫为涂抹。”(《听帆楼书画续记》)沈、文的山水画册页,应共有十幅,后来辗转流传,仅存沈画五幅、文画一幅。沈周《杖藜远眺图》便是其中的第二幅。画面正中为平坦的岩石,上有一老人正杖藜眺望,山前峰峦起伏,山下白云绕岭。人物用简笔画成,意到即止,却起着画龙点睛的艺术作用。而题诗正是以画中人为中心,写其眺望所见、所感,诗与画的意境和神韵互相补充、强化,对应关系非常紧密。

这首题画绝句虽然短小,却很讲究章法,诗意全从画题命意生发,紧紧环绕“远眺”运笔。一、二两句,描写画面景物,也是画中人望中所见,白云如练带,绕着山腰,石磴飞空,山路奇险,逼真地传达出画幅的风神。第三句转而写画中人的形神和心态。他独自一人,倚拄藜杖,凝神远眺,心神舒朗。七个字,将画幅中心及题诗主体的形、神、心态写得淋漓尽致。第四句拍合上句画中人眺望时的心态,潺湲涧水发出泠泠水声,优美动听,画中人心旷神怡,他想要用“吹箫”声来回答“鸣涧”声。为了调协平仄和押韵的关系,诗人便改变这层诗意的语法序次,写成“欲因鸣涧答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