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廷标琵琶行图》题画诗赏析

爱新觉罗·弘历

船隐芦洲不见人,四弦风送到江滨

主宾僮仆齐倾耳,写出寻声暗问神。

【注释】

①芦洲:开满芦花的水洲。②四弦:琵琶四弦,此处代指琵琶声。

【评说】

本诗选自《乾隆诗逊(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金廷标,乾隆时宫廷画师,字士揆,浙江乌程人。工于人物、山水。

“藏”和“露”是中国画章法技巧中的一对辩证的范畴。《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论画大观园时就说道:“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至于什么该藏,什么该露,具体的操作方法,清人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曾有过绝妙的论述:“或露其要处而隐其全;或借以点明而藏其迹。如写帘于林端,则知其有酒家;作僧于路口,则识其有禅舍。”南宋画家李唐《竹锁桥边卖酒家》,就巧妙地处理了“藏”与“露”的关系,充分体现了“锁”的意境。又如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在马蹄之后画上几只飞舞的彩蝶。金廷标这幅《琵琶行图》亦堪称此类佳作,乾隆帝在诗后的跋语中也加以充分地肯定:“内府弆(ju,收藏)唐寅画《琵琶行》,于江边扁舟写一女抱琵琶。廷标此图不画琵琶女,而画居易等属耳之情,便觉高出其上。其与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以数蝶随骑意同。向未题句,兹偶见之,因拈其妙,然画院中能作如此解者实少也。”这也是他赏画题诗的主要动机。画上虽无琵琶女子,甚至连她所坐的小船也不见,在这芦荻满洲,秋风萧瑟之中,却终久不歇地缭绕着阵阵琵琶声,随风扩散到远方。画是无声诗,既然是静静无声的画面,何来乐音?这就发人深思,引人联想,君不见,画上主宾僮仆都在侧耳倾听,细观其神貌,似乎正寻觅着远处若有若无的佳胜。画家就抓住这一瞬间,在作品中进行正面描绘,至于真正的主人公却藏而不露。正是这一“藏”,就使得未藏处更突出,更夺目,画中居易主宾数人的脸部神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观者恰也由此更容易得到联想。整个画面,不见琵琶之“形”,而“神意”自现;使有限变为无限,“趣味愈无尽矣!”(唐志契《绘事微言·丘壑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