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映水竹枝》题画诗赏析

李日华

照影青鸾不自持,天风飒飒弄毰飔

月寒波冷箫声歇,续得黄陵庙里诗

【注释】

①青鸾:凤凰之类的神鸟。传说凤有五,其中多青色者为鸾。这儿用以比喻竹枝。自持:自我约束。曹植《洛神赋》:“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②飒飒:风声。屈原《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毰(an)飔(si):疾风。 ③黄陵庙:古迹名,在湖南湘阴北。《水经注·湘水》:“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七。

李日华(1565—1635),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君实,号九疑、竹懒,嘉兴(今属浙江)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画,善赏鉴,尤工山水、墨竹,用笔矜贵,格韵兼胜。山水学巨然、吴镇,苍郁秀润。一生淡于仕进,博览群书,文奇古,作有多种书画笔记,如《书画想象录》、《六研斋笔记》、《竹懒画媵》、《紫桃轩杂缀》、《味水斋日记》、《槜李丛谈》等,笔调清隽,表现出闲适的心态。还著有《恬致堂诗话》。

据《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葬九嶷山。相传,帝二妃娥皇、女英,追帝到湘浦,远望苍梧,临江恸哭,泪洒江边之竹枝,形成了斑斑点点,这便是人们俗称的“斑竹”、“湘妃竹”。李日华在题咏这幅《映水竹枝》时,就把水边之竹与二妃之传说结合起来,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哀感的神话境界中。为续“黄陵庙里诗”,题诗的前三句就着力营造湘浦水云间的萧索意境,风、月、波、箫,蕴含着无尽的绵绵长恨。天风飒飒,阴冷疾速,使得照影水边的竹枝,不能自持,东倒西歪;波寒月冷,万籁俱寂,玉漏沉沉中,忽有一缕箫声,袅袅飘入耳际,如曲折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一个“歇”字,实含几多伤心与幽咽。伫立水边,静听箫咽,愁思不已,二妃音容宛在,仿佛依旧可以看见她们蹙眉凝泪,遥望九嶷。与一般题画诗相比,此诗跳跃性极强,从眼前画竹兴起,引出湘妃竹的传说,跳跃到愁萦湘浦这一意象,最后折回到神话传说,落笔于埋藏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