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题画诗赏析

郑思肖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郑思肖画了很多幅墨兰,如张炎《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 《历代题画诗》选录郑思肖自题《墨兰》五律诗,这些诗词中题用的画,都已失传。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郑思肖的《墨兰图》,画上有自题诗,还有钤印,印文是“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古今”。钤印真切地反映了郑思肖耿介的性格特征和清高的艺术趣味。据元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记载: “(郑)工画墨兰,不妄与人。邑宰求之不得,闻先生有田三十亩,因胁以赋役焉,先生怒曰:‘头可斫,兰不可得!’”这段文字可与钤印相印证。画作于丙午年(画上有题款),即元大德五年(1306),这时距离宋亡已近三十年,但是画家兼诗人的郁愤悲痛之情,没有稍减,画与诗相辅相成,共同摅写了这种情思。

兰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意识里,人们将它视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易·系辞》: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子家语》: “孔子曰,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自从屈原在《离骚》里将兰草比喻为君子以后,历代文学家相继用最优美的语言,讴歌这种香草,象喻人的德行、节操、品性。较早画兰的画家,要算宋代的米芾,他曾将兰、梅、松、菊画于一纸(见邓椿《画继》),赵孟坚“墨兰得其妙” (《画鉴》),郑思肖也善画墨兰,夏文彦的《图绘宝鉴》载及郑思肖曾经画过一幅墨兰长卷,长丈余,高五寸左右,天真烂熳,超出物表,题云: “纯是君子,绝无小人。”郑思肖的墨兰图,有着更为深长的寓意,除了反映“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念以外,还在宋亡之后画作无根之兰,无土之兰,以示国土沦丧,在兰的形象里,渗透进强烈的民族意识,表现出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坚贞的节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遗民录》说他“精墨兰,自更祚后,为兰不画土,根无所凭借。或问其故,则云: ‘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丙午岁画的这幅墨兰,花叶萧疏,不画土,不画根。自题诗以问兰发其端: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羲皇,即羲皇上人,太古之人,代指古雅的墨兰。画家感喟金瓯倾覆,所以画成无根、无土兰花后,神思恍惚,俯首对着它发问:你是什么人?你难道不知道国土正遭元人蹂躏?你为何要来到没有存身国土的“此乡”?诗绝痴,情愈真,和泪写成,抒发爱国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的真情感。

后半首,诗笔转到兰花的馨香上去。兰的特质是它清远的幽香,馥郁不散。这种诉诸嗅觉器官的香味,在绘画中无法表现,而题画的诗词,不仅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成为必写的意象,如“香心淡染清华” (张炎《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郑思肖在本诗里写道: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也就是说,在没有作画以前,画家驰骋想象,开放五官,特别是鼻孔,便能闻到满天的浓郁的芳香,这种香味还带有古意。馨香,是兰的自然属性,而在文艺作品里,它被赋予了社会属性。郑思肖诗里的兰香,便是高洁、坚贞人格的象征,馨香“满天浮动”,形象地表现诗人的香心不泯、风节弥高的理想追求。他强调“古馨香”,遥应首句的“羲皇”,和他另一首题画诗《墨兰》 “抱香怀古意”一样,都含有怀恋故国的深意。

全篇巧思,全在“古”字生来;古,故,谐音双关。不言国土沦丧,不言怀恋故国,却于言外领取;运用拟人、比兴手法,诗笔婉曲,这确是一首含吐不露、语近情远的题画诗,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