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袁清容长幅》题画诗赏析

黄公望

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

一水青岑外,千岩绮照中。

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

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

黄公望(1269—1354),元杰出画家。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原姓陆,因过继给温州黄氏为子,改姓黄。早年做过地方小吏,曾因别人之事被牵连入狱,出狱后看破世情,入全真教,过着云游生活。他通音律,善书法,尤精山水画,为元四家(另三家为王蒙、吴镇、倪瓒)之冠。他师法董源而又经过变化,自成一家,运书法笔意入画,笔法简而有神,气势逸迈,对明、清画家影响极大。

黄公望的山水画,有两种风格。张丑《清河书画舫》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矾石,笔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方薰《山静居画论》说: “其画高峰绝壁,往往钩勒楞廓而不施皴擦,气韵自能浑厚。”又说: “痴翁设色与墨气融洽为一体,渲染烘托,妙奇化工。”

黄公望山水画除了师法前人外,也注意师法自然。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说: “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林深筿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又居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虽水怪悲诧,亦不顾。”而《海虞画苑略》也说: “隐居小山(在常熟虞山附近),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瓶水中,桥殆满。”又说他“尝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率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之以为神仙云。”这种行为,既表现了他的隐士风度,又是他亲近大自然,领略景物意境之美的特殊方式。所以黄公望的山水画,既体现了元代文人画的写意特色,又不忽略所绘景物的客观特征,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有《大痴道人集》。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 《天池石壁图》等。

此诗是题为友人所绘山水长幅的。首联即暗示友人袁清容是一位隐者,他的志趣是隐居深山,眺望神奇的千山万壑,探寻幽深的隐逸情致。画家送给友人的这个长幅,主要便是画的深山老林、危峰奇壑。这幅画虽已不存,但我们从题画诗和他存世的名作如《富春山居图》、 《富春大岭图》、 《天台石壁图》、 《万壑松风图》等,约略可以了解他所绘的内容。他喜欢画高耸入云的峻岭,往往岚气在山腰弥漫,绝壑深不见底。岭上危峰耸立,岩石累累。飞瀑直下,汇成溪流。岭下有茅屋数间,掩映其间。周围杂树丛生,流丹涌翠,幽清寂静,甚至连飞鸟都绝迹,正是隐士们最向往的理想境界。

颌联写无数岩峰在绮丽无比的夕照中千姿百态,一条碧水在青山外潺潺地流着。正如倪瓒诗所写: “山木苍苍飞瀑流,白云深处卧青牛;大痴胸次多丘壑,貌得松亭一片秋。”

颈联说明长幅所绘,正是秋景:山坡上的杂树,叶已凋零,显出萧森的气象;而经霜的枫树,则丹红似火,多么灿烂夺目!

尾联进一步点明,在岭下的茅屋中,住着一位隐者,他飘逸超迈,正在领略这秋山夕照中的美景,跟首联紧密呼应,使诗意首尾圆合。

张宪曾称赞画家“笔端点点皆清气,谁道痴翁不解仙?”(《玉笥集》卷九)的确,黄公望不仅画笔有清气,诗笔也有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