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题李秀才增厚梦游天姥图卷尾》题画诗赏析

龚自珍

李郎断梦无寻处,天姥峰沉落照间。

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湿青山

【注释】

①红泪:血泪。

【评说】

本诗选自龚自珍《定庵文集补》卷上。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道光九年(1829)进士,所任职位卑微,困厄下僚。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二十一年,暴卒于丹阳。其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尤以《己亥杂诗》最为著名。有《定庵文集》传世,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乍看李增厚画的名称,自然会与李太白联系起来,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千古之名篇。事实上,此画与唐诗并无芥蒂,我们首先只须看一下诗前序言便可明了:“《梦游天姥图》者,昆山李秀才以嘉庆丙子应北直省试,思亲而作也。君少孤,母夫人鞠(按:鞠,养育,抚养。《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之,平生未曾一朝夕离,以就婚应试,往返半年,而作是图。图中为梦魂所经,山殊不类镜湖山之状。其曰‘天姥’者,但断取字义,非太白诗意也。越九年乙酉,属余补为诗,书于㡧(zheng,《集韵》:“或作郑”)尾,时母夫人辞世已年余,而余亦母丧阕(按:丧阕,丧服期满。)才一月,勉复弄笔,未能成声。”原来,“天姥”(mu)之“姥”与“母”同音,李秀才之画,仅借以抒发思亲之情,非关太白诗意。而龚自珍,不但把李秀才当年的创作动机表现出来,更融进了现实中自我的感情。友人和自己刚刚丧母,,展册看图,更是勾起一阵思念的辛酸泪。诗的前两句写画面,遥想李郎当年,就婚应试,远离慈母,离别之苦尚有聚日,而今却是梦断无处寻,此悲较之先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更看到画面上天姥峰沉,日薄西山,残红斜照这般景象,无论画家也好,诗人也好,哀伤之情涌然纸上。临风展卷,双手颤抖开不得。诗人与画家早已双眼含泪,带血的红泪直把画卷上的青山染红,这是胸中流露的一片至情,感人肺腑,摧人泪下,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