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满江红·思家》原文与赏析

郑燮《满江红·思家》原文与赏析

郑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十载扬州作画师”(《和学侠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板桥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扬州,对这里的山川风物有着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在山东做县令的十二年间,他尽管勤政爱民,但因看透了清王朝统治者的黑暗腐朽,所以也后悔“潦倒山东七品官,几年不听夜江湍”(同上),随时准备“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道情十首》),学陶渊明辞官归里,投身到美丽的扬州山水中去。这首词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人在山东潍县任上。词中正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扬州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强烈向往。

词之上阙,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神摄魂,描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景图,抒写出对扬州的深情挚爱。起句很奇特,如山峰突兀而起,一开始即将扬州与自己紧密融合在一起,赋予扬州以活跃的生命力,既表现了“我”对扬州山水的深厚感情,也显示了扬州山水对“我”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为下面具体描写扬州山水作了艺术上的铺垫。紧接着诗人便抓住扬州著名的景观,对扬州山水的特点作了传神式的素描。“隋堤绿柳”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诗人在《扬州》 诗中即咏叹:“雨过隋堤原不湿”。这里一句“不堪烟锁”,借烟衬柳,描绘出浓郁的氛围,而传神写照尽在一个“锁”字中。“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诗人驰骋想象,用一“打”字将海中的潮水与瓜步山上的明月联系在一起,用一“火”字渲染出绵绵的雨中红桥之畔荷花的艳丽。绿柳、红荷,红绿相间; 烟锁、潮打,动静结合,再以三更月映衬,以十里雨荒刷色,一幅色彩多么鲜明的扬州山水图! 此情此景已使人留恋忘返,一个“更”字,将诗意再推进一层,借“红鲜冷淡不成圆”的颗颗樱桃,点缀出扬州盎然的春意。

诗人笔下这幅恬静、飘逸的扬州山水图,与他当时所处的“悍吏贪勒为刁奸”(《悍吏》) 的官场形成鲜明对照。他既对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深恶痛绝,却又无力回天,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勾起隐居的念头。词之下阙即描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强烈祈盼。开首的两个“何日”,异常强烈地道出诗人心中对“江村躲”、“江楼卧”的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某某,酒人个个”正是诗人的夫子自道。在诗人的眼中,退隐后“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栽花移树,为自家的花径频添新的点缀,还可以像沙鸥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再惬意不过的了。“不无”和“颇有”的对衬,既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新”和“闲“的比况,更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如的情趣。回想起美丽的扬州山水,联想到在那里充满艺术氛围的隐居生活,对眼前“将白头供作折腰人”的屈辱生活,自然是难以忍受的,最后两句敷陈直言式的自白,与前面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对目前处境的愤慨和“挂官归去”的决心

正如陶渊明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寄托自己的归隐之志一样,这首词正是通过对扬州山水生动传神的描写,表现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官场黑暗的无比厌恶。

全词融情入景,借景言情,情景浑然一体,遣词造句朴实直率,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蕴含着诗人深沉的的情思。

果然,两年以后,诗人真的辞官归隐,回到美丽的扬州山水中,“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靳秋田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