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原一《宁都金精山记》原文与赏析

曾原一《宁都金精山记》原文与赏析

曾原一

金精山在宁都西郊十五里。未至县一舍外,望阵石截云,丹崖翠壁,烟霭明灭,知为神仙区宅。

出北门,度措宸桥,折而西入,至苍山筼筜谷,石峰已渐献奇。昂首尻坐作伏狮状、项凑圆石如悬铃,是为狮子峰。入青牛峡,清涧出嵌壁下,诸石魁岸拥道,山气清肃,愈前愈奇,不一名状: 拿龙而骧马,囷立而屏张。截者玉削,跂者鹏飞,锐者圭列,展者旗扬,界立者如剑剖锯分,壁峙者如铁城环闼,穴聚者如蜂巢燕垒,石脂摇光者膏凝液流,高岫出云者炊气郁蒸: 千奇万异,骇目怵心。

石之著名者士有二峰,狮子其一也,微圆而长,承以盘砥,如菡萏出擎盖中者,莲花峰也。双峰合峙,中泐至麓,如僧作礼梵呗者,合掌峰也。双石颗顿,中出孤木,枝叶扶疏,如带叶果饤者,仙桃峰也,削壁垩色,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披发峰也。怒踞当道,眈眈虎视者,伏虎峰也。林木葱蔚,苍翠辉明者,翠微峰也。阚洞前立,与灵泉仙龛对者,望仙峰也。 珑玉叠琼, 脔石丛珍者, 三巘峰也。 万筱丛生。根柯特异者,瑞玉峰也。千仞峭耸,中通洞天者,凌霄峰也,丰首低尾,色如渥丹,状如腰鼓者,石鼓峰也。回峰有窦,出半壁中,裂修缝,垂橡藤,樵牧黠勇者扳藤猱升,窥洞中极广敞,宛然厅堂房闼,旧传有金床玉几,是句碧虚洞焉。有石远睇如踞,近则团立直上有金缕者,黄竹峰也。峰麓崎险,路绝梯磴,两口倾轧,中仅线通,匍匐登其巅,广平可容千家,两泉涌出甚冽,极早不涸。中更寇乱,避而寨居者,多得免焉。兹十二峰,亦随见指名,要未尽兹山奇也。

阳灵观在群石间最佳处,自仙桃阁入,石为瓮户。启户穿行,曲栈环石自一区,巨岩覆之,仰视天空如规。像真仙其间,层殿复阁,屋无陶瓦,雨不能侵。岩顶悬木鹤,能随四时转指。岩面飞泉潺湲,日久如雨。自殿沿曲年下,石益蹙,气益肃。灵泉自石罅迸泻,乃委蛇出,味宜茶。游人不敢荤酒入,相传谓犯者暴雷骤雨并至。且阴气森冷,令人肤栗,况仙灵祷辄应,人自不敢渎也。

按 《云笈七签》 云: 兹山乃三十五福地。汉初,女仙张丽英字金华飞升所。志云: 山下民家女,生有异质,年十五,偶至山中,拾桃二颗,以一奉母,化为石,自餐其一,顿忘饥渴,遗核亦化石,谓今仙桃峰是,后积功行乃仙。初,长沙王吴芮平闽越,道过邑,闻仙名,强委禽焉。父母欲许之,真人谓使者曰: 吾名仙阶, 暂混尘境, 幸无辱使者还报, 芮以兵入山求之,真人乘云空中,语曰: 吾金星之精,降治此山,汝宜为民立坛祈福。芮始惧谢罪,仙已冲天矣,仙屡以祈雨应,封灵泉普应真人。飞升时歌诗十八章,今存其五。

宁都金精山是武夷山脉向西衍出的分支。金精山十二峰都在宁都县境内,海拔平均在1100-1400米。它们是: 狮子峰、莲花峰、合掌峰、仙桃峰、披发峰、伏虎峰、翠微峰、望仙峰、三巘峰、瑞玉峰、凌霄峰、石鼓峰。其中以翠微峰最著名。这不但因为翠微峰是金精山的主峰,还因为它峰顶豁然开朗,有一块平坦的地面,山上茂林修竹,黄芦白苇,交映生辉,房舍寺庙,依山屹立。明末遗民魏兆凤就隐居在这座山峰上头。他的三个儿子魏祥 (际瑞)、魏禧、魏礼,都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放弃功名利禄,不沽满清王朝一官半职。在山上讲学读书,或卖文度日。山上设有纪念魏兆凤的征君祠,即所谓“易堂”,除三魏外,还有与他们志同道合的六个人,即鼓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曾灿、彭任,全称“易堂九子”。他们聚在山上讲学读书,砥砺志节。记得1925年即民国十四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出师江西,某师师长易简将军 (后在攻克抚州战役中壮烈殉国) 曾上翠微峰瞻仰祠堂,并题撰一副对联刻在祠堂的楹柱上。对联是:“两千年以后,访金精十二峰,问吴王斧痕,仙人胜迹;数百里而来,登翠微一片石,寻易堂故址,九子讲坛。”这副对联,概括了翠微峰的名胜故迹和自吴黄以来民间盛行的仙女张丽英的传说。

作者曾原一是宁都人,他直到晚年才中进士,一生没做过官,诗文都较有名,同南宋时期的诗人刘过、戴复古等时相过从。本文写的是他自己家乡的山石名胜,所以写来如数家珍。历历如画。

本文是记叙文。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指出金精山在宁都的位置。第二段概括途述从宁都县城到金精山的路途及景物。第三段说明十二峰的由来及其形象。第四段重点叙述阳灵观的奇丽。第五段说明道书把它定为三十五福地的传说情况。

这篇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这是一篇纯粹的记叙文。它层次分明,摹拟形象,字句精练。一开头就指出金精山是一座巍峨奇秀、群峰斗胜的高山,以引起人们对它的向往。然后依次叙写通往金精山路上的胜景,用比拟手法,引人入胜,使人感到愈前愈奇。十二座高峰都有特点,弄态生姿,美不胜收。作者连用两个“而”字 (拿龙而骧马,囷立而屏张),形容有的山峰象夭矫的游龙,有的山峰像研腾的骏马,有的像高矗的粮仓,有的像开展的屏风。接着连用九个“者”字:“截者玉削,跂者鹏飞,锐者圭列,展者旗扬,界立者如剑剖锯分,壁峙者如铁城环闼,穴聚者如蜂巢燕垒,石脂摇光者膏凝液流,高岫出云者炊气郁蒸。”句法不同,笔调各异,使人感到千奇百态,怵目惊心,接着又用十二个“者”“也”判断句式,点出十二座山峰 (狮子峰除外,外加黄竹峰),千姿百态,比喻恰当,用安贴切,写得栩栩欲活,不使人感到枯燥。

第二、文章的重点,放在对十二峰和阳灵观的描写。写十二峰师法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笔意; 写阳灵观在群石之间最佳的地方,石门石户,层殿复阁,殿内塑有仙人张丽英。巨岩顶上飞泉如雨,凉沁心脾。

第三、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年间的封建社会,对名山胜景,夹杂着一些神仙的传说,有学信气味。仿佛没有神仙,便算不了什么名山。文章第四段和末段,就是写仙人张丽英的故事,这当然是穿凿附会。

第四、本文锤字炼句,有许多独到之处。如首段的“未至县一舍外,望阵石截云,丹崖翠壁,烟霭明灭。”这四句里,除“一舍”是三十里的代名词外,其他都是形象生动的描绘。第二段“不一名状”以下诸句,真是字字珠玑,掷地可作金石声。第三段虽师《醉翁亭记》笔意,但词句凝练,吐字珠飞,陈言务去,奇想突出,如如画,使人百读不厌,齿舌生香。第四段叙阳灵观洞内外景物,如亲历其境,使人感到是一次美的享受。虽末段云“游人不敢劳酒人,相传谓犯者暴雷聚雨并至,且阴气森冷,令人肤栗,况仙灵祷辄应,人自不敢渎也。”有浓厚迷信色彩,但仍瑕不掩瑜。其实,这几句弃之不读,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