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题上封寺》原文与赏析
胡宏
百年身似客,浩荡世间游。
入望青山好,梦魂偏我留。
我家巫山十二峰,浮江直过巴陵东。
潇湘水与苍梧通,环绕衡岳青冥中。
扁舟白云不可度,杖藜蜡屐乘春风。
山光浮动可搅结,云舒霞卷飞烟虹。
深岩大壑翠巘列, 足力已到心无穷。
群峰迤逦势不竞,上尽祝融五千仞。
祝融峰高天更高,太空人世如牛毛。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蓬莱羽化慕神仙,神仙渺茫何处传。
雪山清净问因缘,未识乾坤造化权。
独立高寒明月里,此心无著已怡然。
从今识尽青山好,归向人间别看天。
上封寺在湖南衡山祝融峰下。本为道观,隋大业年间 (605-617) 易为寺。历经重修,今尚存后殿。寺后山顶有望日台,山上有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木,郁郁苍苍,十分壮观。
胡宏这首长篇歌行,以气势淋漓之笔,抒写了登游上封寺的所见所感。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先从远处落笔,写登游之起因。“百年”四句,云游历人世之间,总觉似游客羁旅,而梦萦魂绕,偏在青山之中。此述爱好青山之人生情趣,为后面写游山作铺垫。“我家”四句,云沿长江扁舟而下,历览巫山十二峰,仍未觉甚奇; 直至过巴陵,入潇湘,通苍梧,始见衡岳从青山绿水环抱之中挺拔而起,雄奇巍峨,直上青天。此述遨游江湘寻获衡岳的过程,为后面写游山作陪衬。诗至此,尚未有一字写登游,而衡岳之妙胜,诗人之赏爱,已盎然溢于言外。
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正写登游之所见,随步赋形,笔势飞动。“扁舟”二句承上启下,写弃舟登山。“杖藜蜡屐”见出潇洒从容之态,“乘春风”见出逸兴遄飞之神。“山光”二句描绘山光云气。上句以“浮动”状山光,已生动摹写出春阳普照群峰,流光变幻不定的景象,又加以“可搅结”的奇妙联想,化无形为有形,通视觉于触觉,尤为灵妙。下句连用“舒”、“卷”、“飞”三个动词,将山中云霞缭绕,姿态万千的胜景体状尽致,笔势飞扬飘逸。“深岩”二句描绘山之形态色彩。巘巘,高险的样子。进入深山,但见大壑纵横,险峰林立,漫山遍谷,一片青翠,足履之处,无不令人心胸豁朗,襟怀开阔。“群峰”二句归至祝融峰。群峰逶迤起伏,争险斗奇,却都拜倒在高耸的祝融峰下。“五千仞”极言祝融峰之峭拔挺秀,同时也见出诗人直上绝顶、尽览青山的勃勃兴致。
最后十二句为第三层,写登游之所感,俯仰宇宙,出入仙禅,心胸境界极为阔大清旷。“祝融”二句写从祝融峰上仰看太空,高远无际,俯视人世,渺如牛毛,此感空间之壮阔。“风云”二句由空间之壮阔进而感时间之永恒,从而见出人生短暂无常,风云变幻,尘世奔走,不过瞬息之事,徒劳无益。“蓬莱”二句写追慕神仙之长生不老、与青山共存,然神仙渺茫,无迹可求,此欲借仙家解脱人生无常之忧而不得。“雪山”二句点出上封寺。雪山,佛教传说释尊于过去世在雪山修行,号雪山大士,此处借指上封寺僧。二句写向寺僧请教人生因缘、乾坤造化,然佛理深奥,难以尽识,此欲借禅家解脱人生无常之忧而不得。“独立”二句写明月出山,清辉遍洒峰峦,山高夜深,寒气料峭,诗人独立于高峰之上,融身于宇宙之中,心中洁净澄澈,了无牵挂,于是怡然顿悟,人生无常之忧至此彻底解脱。“独立高寒明月里”,境界何其高邈清旷、超逸绝尘,读之令人心驰神往。最后二句以识尽青山好处、圆满结束登游总结全诗,并以归去人间回应开头,结构极为严整。
全诗一气挥洒,气完神足。不但写尽衡岳胜景,抒尽登游情怀,而且自始至终描绘出了一位酷爱青山、潇洒出尘的游客——诗人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