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逢昶《台湾竹枝词(三首)》原文与赏析

黄逢昶《台湾竹枝词(三首)》原文与赏析

黄逢昶

忽讶空中振铎声,樵逢谷口问山名。

道侬且住闻天语,铎子峰前铎自鸣。

画栋云飞近海滨,花枝右拂武陵春。

榜人一笑先招手,如入桃源访道真。

采花莫道菊花残,朵朵琼英是夕餐。

忽讶扁舟浮一叶,仙人又到秀孤鸾。

第一首写游铎子山时的一个有趣的生活小景。铎子山在台北,大概由于岩间溶洞的原因,每当风起山中便有如铎铃之声,故名铎子山。

首句“忽讶空中振铎声”,说明诗人初游此山时对它并不十分了解。信步漫游中,忽听空中传来如铎铃之声,颇感惊讶,于是便有第二句“樵逢谷口问山名”,在谷口驻足,适逢打柴人,不免上前打问。不料樵夫并不有问必答,而是“道侬且住闻天语,铎子峰前铎自鸣。”这是一个十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场面。诗人急切地问此山何名?樵者却只顾专注地倾听天上的铎声,不仅不与回答,还急忙制止诗人说:“请别作声,快听天公的话语!”于是诗人与樵者一起在铎子峰前倾听起如铎铃的声音。至于山名为何? 不是已经听到,哪里还用得着樵者道出!

这首小诗轻巧活泼,不仅由于描写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生活小景,而且由于语言清新流畅,特别是末句“铎子峰前铎自鸣”,两个“铎”字连用意义各不相同,使诗句显得轻巧流利,圆润活脱,造成一种清浅可爱的意趣。

第二首,诗下有注曰:“台北大成馆右有武陵寮,熟番聚处,取鱼为业。”可见此诗写的是大成馆右武陵寮。寮,本指小房,这里显然是一座小的村落。村落虽小却鲜花遍地,又近海滨,村民打鱼为业,颇有世外桃源的情趣。

首句“画栋云飞近海滨”,有画栋,而且高与云接,显然是指大成馆。它在万顷碧波的托浮之上,朱梁画栋隐现于白云缭绕之间,那气象简直不亚于蓬莱仙境。二句“花枝右拂武陵春”,是说在那宛似仙乡的大成馆右,于花枝掩映之间,隐藏着一座小小的村落武陵寮。“拂”字用得轻灵,它既有“蔽”、“掩”的意义,如《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 又有拂弄的意思,当春风吹起,花枝飘动,似乎在拂弄着这座小村,使村庄更显其小; 同时拂字还使人产生亲呢的感觉,花与村似乎相亲相爱地融在了一起。

三、四句“榜人一笑先招手,如入桃源访道真。”榜人,即船夫。道真,指道之真义。船家与游人打招呼时,先以笑脸相迎,表现出令人可亲、可爱的古朴与善良。诗人乘他的小船游玩,简直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到桃花源里探访,感受桃花源的真正意义。

诗人由武陵寮这个名称联想到湖南省桃源县的武陵山,而武陵寮那朴实可爱的船民又使诗人拟想他们就是武陵山中的避世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曾虚构了一个故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缘溪行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穷其林,得一山,有小口,舍船入之内,即秦避世人所居之桃花源。对此,历代诗人多有吟咏。王维《桃源行》云“渔舟逐水爱山村,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江树不知远,行尽清溪忽见人。”黄逢昶由武陵寮而联想到桃花源,写出了台北渔村的安谧可爱,渔民的纯朴可亲,风习的古朴可敬以及诗人的烂漫情怀。

第三首,诗下有注云:“宜兰县有秀孤鸾,其山多菊花,能结实。海中有一浮屿,皆仙居,每岁冬初,遣一童子驾独木舟到秀孤鸾采菊实。有老番从童子至其处,无城市,有人家,异兽珍禽,奇花瑶草,满目缤纷。归则寿数百岁,犹依稀能忆其概。或童子不来,欲往寻之,则迷路不得其所; 惟随童子往返,瞬息登岸,迅若云飞。”这显然是一个神话故事。诗人这首诗,把个人对菊花的感受与神话故事融为一体,倒也颇有趣味。

“采花莫道菊花残,朵朵琼英是夕餐。”开篇表明个人对菊花的特殊喜爱之情。菊花傲霜斗雪,迎寒而开,自古被视为高洁之物。屈原《楚辞·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用木兰与秋菊象征人格的高洁,诗人化用屈原诗句,表明自已与屈子同调,追求高雅与芳洁,并以此劝戒他人,爱花要爱菊花,即使是深秋残叶,也不要嫌弃,因为那朵朵琼英是可以育人高洁之性的精神营养。由于爱菊,诗人才记起了仙人采菊的传说。所以当一叶扁舟从海上飘起时,那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便立刻浮现在脑际。

三、四句“忽讶扁舟浮一叶,仙人又到秀孤鸾。”“讶”字令人扑朔迷离。是有所见而讶?还是有所思而讶?是见旁人乘舟上山有所联想而讶?还是自己乘舟上山有所感悟而讶?一时难以明辨,给人造成似实又虚,似真还假的心理效应。把现实中人与传说中事融为一体,正是这首小诗的妙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