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由范仲淹推荐作了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这年秋天,他被人倾陷,受到革职为民的严厉处分。次年春,苏舜钦南下苏州。不久以四万钱买了苏州郡学旁边的一块弃地。相传这是五代时钱氏近戚孙承佑的旧馆,有崇山曲水杂花修竹之胜。苏舜钦在这里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这首诗大约是庆历六年(1046)所作,写春雨初晴时诗人在沧浪亭边领略到的美丽景色。

绵绵春雨,从夜晚一直下到天明。诗人清晨来到亭边,池塘涨水了,小溪涨水了。“春水生”一个“生”字,写出了一片盎然生机,似乎连带着对“夜雨连明”的景象,也产生了好感。这句写地面,注目在“久雨”;下句写天空,着意在“初晴”。正因为久雨,天空仍有着浓云;毕竟天已放晴,云也带着春的暖意。太阳时而躲在云后,时而从云隙中露出脸来。诗人用“娇”来形容云,一方面写出了春日晴云的轻盈柔软,一方面可使下边的“弄”字生色,似乎是春云在顽皮地时而放过阳光,时而拦住阳光,故意作着忽阴忽晴的姿态。这不仅准确地刻画了久雨转晴的天气特征,而且遣词下字渗透着诗人的喜悦之感。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突出表现了春的暖意,那么,诗的后两句则着重表现了诗人在沧浪亭感受到的春景的宁静。你看,竹帘虚垂着,亭中静静的,没有人;淡淡的阳光透过帘隙射进亭中,多么柔和。亭边的杂花、修竹也静静的,伫立着等候阳光。这时,只有乳鸠不时传来的鸣声,打破这儿的宁静,却更增添了宁静之感。以动显静,这虽然是诗人们传统技法,但我们还应注意到“相对”二字,相对而鸣,此呼彼应,似在交流着春的喜悦。这在作者所创造的宁静意境中又透出一番生机。

这首诗,诗人似乎在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温馨与宁静。任何一个诗人,不管他是如何痛苦和焦灼,他的灵魂也会有片刻的安闲和宁静。就是李白,也写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苏舜钦写过不少奔放豪健的感慨时事的,但也有此篇和《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这样追求宁静的作品。这些诗是诗人在处于心理暂时平静的状态下写成的,虽然很难用它证实诗人对现实抗争的积极态度,但却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审美境界,使人们从中获得对自然的审美情趣。而且这种由薰风细雨、暖日娇云、鸟语花香所构成的宁静、优美的境界,也可使劳碌终日的人们在精神上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解脱、超升,特别是那些经历了种种人世沧桑、艰难挫折的人们,更能从这种自然美的抚慰中实现某种程度的复苏和平衡。也许,这就是这一类诗歌为人们广泛喜爱的深刻的美学原因。

姑苏州学之南,积水㳽数顷。傍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作。既积土为山,因以其地潴水,今瑞先寺即其宅,而此其别圃也。庆历间,苏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傍水作亭,曰沧浪。欧阳文忠公诗所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者也。子美既死,其后不能保,遂屡易主,今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

苏子美《淮中晚泊犊头》、《初晴游沧浪亭》诸绝句,妙处不减唐人。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