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巴丘书事》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①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②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③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④
【注释】 ①三分书:指《三国志》,晋陈寿著。巴丘:岳阳的别名。胡:指金朝统治者。②酣:这里作充塞、满盈解。影:日光。一说指树阴。③四年:本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一说作于建炎二年。靖康元年(1126),诗人南下避胡,于今已经四年。“十月”句:冬天,水落洲出。④“未必”二句:三国时代,蜀关羽占有荆州,吴孙权曾派鲁肃驻防巴丘。上流:巴丘处在东吴的上游。腐儒:见解陈腐的读书人,书呆子,诗人自指。
【译文】 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丘,而今年岁老迈,只因避难才得以初次一游。听到寒风吹刮树木的飒飒声响充满了广阔的洞庭原野,又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岳阳楼。四年来风餐露宿辗转奔波我饱受侵扰;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纵横错落的沙洲。唉!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我这个书呆子却空自焦急几乎全白了头!
【集评】 明·胡应麟:“周尹潜:‘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陈去非:‘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二君同时,二联语甚相类,皆得杜声响,未易优劣。”(《诗薮》外编卷五)
近·高步瀛:“(三、四)雄秀。‘吐’字下得奇警。”(《唐宋诗举要》卷六)
今·程千帆:“读这篇诗,请特别注意其虚词,如酣、抱、侵、吐等。由于诗人使用了这样一些极其生动的词汇,就赋予了自然景物以非常活跃的生命。”(《古诗今选》第560页)
今·周本淳:“尾联最值得玩味。”“这年七月,抗金老将宗泽在开封连呼三声‘渡河’,气愤而死。……《三国志·鲁肃传》写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鲁肃以自代。这里暗以周瑜比宗泽之死,……言外之意,隐然有以鲁肃自负的味道。……作者用‘书事’二字以为暗示,使读者探究其难言之隐,忧国之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闪烁其词,因题见义。”(《宋诗鉴赏辞典》第832—833页)
今·金性尧:“(颔联)苍凉沉着。”(《宋诗三百首》第252页)
【总案】 避难飘泊中,仍念念不忘抗金战争形势。唯忧国情深,故所见所闻之自然景色,无不涂染上苍凉激越的情绪色彩和气氛。在诗艺上,除音节浏亮,语言爽朗,格律工细外,以雄浑中有奇警,壮阔中见细致为其特色。至于尾联是否“隐然有以鲁肃自负”之意,仅就此诗,尚难落实,有待以作者其他诗文深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