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情诗三百首赏析

干旄

作者: 李继光 【本书体例】

【原文】:

孑孑干旄(1),在浚之郊。素丝纰之(2),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3)?

孑孑干(4),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鉴赏】:

《毛序》云:“《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朱熹对此说有所疑,姚际恒则对此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诗经》多处称女为姝,“今称贤者以妹,似觉未安”……姚氏所言被后来不少解诗家所接受。我们认为这首诗不是赞美卫文公和他的臣子的诗,而是一首表示贵族青年爱情的诗。

全诗全用赋法,各章从不同侧面铺陈贵族公子去心爱的姑娘家行聘的盛况。第一章写得较平实,“高扬着牦牛尾的采旗,在那浚地之郊的车上飘扬”。开首两句写威仪显赫的车儿是在浚地行进,点明了爱情故事发生的地点。三、四两句是说:“旗帜是白色丝线镶边,四匹良马拉着车儿飞奔。”白色在这里象征纯洁美好!五、六两句是贵族青年内心世界的自白:“那个美丽的姑娘啊,赠些什么使她高兴?”小伙子心中想的是获得姑娘的欢心,他觉得自己仪仗虽然排场,但对姑娘的心儿还有点摸不透。这样写合情合理,富于生活情趣,衬托出贵族青年满心的喜悦和纯真。

第二章开始用渲染夸张手法来铺写行聘的盛况。牦牛尾饰的旗换成了绘着鹰隼(sǔn)的采旗。良马四匹换成了五匹,这里稍带夸张,写车马之多,壮仪仗之威。其实,古代通常一车只有四马。第三章,由“良马五之”变成了“良马六之”,这是用数目的递增来渲染车马之盛,随从之多。车队从浚地之郊野到市区,向姑娘家行进,好不威风,好不热闹。作者这样写是颇具匠心的,因为越近姑娘家,越要引起轰动,这正是行聘者的愿望。这一章的夸张渲染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有丰富的内涵,渲染那欢快热烈的气氛,也就是充分地表现了小伙子对姑娘欢悦的感情。

爱情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与财产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干旄》所反映的爱情是用仪仗的隆盛作标志来显露的,这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这首诗里表现得细致入微,如“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反复申说,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