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安庆·小孤山》诗词散文赏析

《安庆·小孤山》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宿松县东南60公里的长江中,与江西省的彭泽县城及龙宫洞隔江相望,被誉为“海门天柱”,江上第一奇景。小孤山是长江上的绝岛,以独立不倚而得名,“小”字是为了区别於鄱阳湖的大孤山而定的。因为山的形状象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所以又名“髻山”。相沿日久,遂传为“小姑山”。好事者把对岸的澎浪矶,索性敷衍成“彭郎”,编出许多美丽的小姑与彭郎爱情的神话。小孤山外形,素有东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南观太师椅,北眺啸天龙之喻,又有“海门山”、“海门第一关”之称。其山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与陈友谅,石达开与曾国藩等都曾先后在此鏖战过。山上名胜古迹很多,由山脚经864级石阶可直达绝顶。半山有启秀寺,俗称“小姑庙”始建于唐,寺内供奉“小姑”像。沿途可看到一天门、龙耳洞、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景点。历代名人逸士,文人墨客登此山后,感慨之余,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摩崖石刻。小孤山景色清幽,古迹鳞次栉比,楼亭洞石相连,巧夺天工,登山远望,满目皆景。两岸群山,如潮似揖。万里长江,百舸争流,水声滔滔,奔流足下,春风轻指,令人陶醉,这里四季风景各异,春来风和日丽,碧草如茵;夏至渔歌阵阵,鱼跃鸥飞;秋天丛菊飘金,云霞山岫,冬日素裹银妆,江天一色,游客如泛舟绕山一行,浏览海眼、龙角石、拦江石等景,可见沧波怒涛,峭壁怪石,奇峰异壑,掩映在古树幽竹之间,点缀着雄关杰阁,衬映着孤峰山色,隐现在江水云雾笼罩之中。正如唐代诗人李白登小孤山作诗云:“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古诗文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客从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纱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宋代大诗人苏轼看了画家李思训所画的长江绝岛(小孤山)图,诗心大动,以轻松活泼、朗朗上口的诗句再现了一幅超出静态画面的动态景象。

开头三句,写出了大小孤山苍翠之貌,以及如中流砥柱兀立于茫茫江水之中的景象。其句式让人联想到唐诗中的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且朗朗上口,极适合过往旅人的吟唱回味。

“崖崩路绝”二句,是写小孤山山势险峻,路陡难通,以至于猿猴百鸟也难以在此存身;正因为如此,倒是有参天的乔木把这一孤山装扮得苍翠欲滴。

“客从何处来”二句,先以反问的语句,明知故问般地问游客从何处来到小孤山,但紧接下去的诗句却未作正面回答,只是描绘游人泛舟中流,摇撸扳棹,歌声抑扬的画面。

“沙平风轻望不到” 二句,则是先写平平的水面上江风软吹,船行缓慢,以至于久望小孤山而难入目;渐渐地,小孤山可望见了,但却是矮矮的一墩,很长时间与船头不相上下,随着船走波涌,船头上下起伏,远处的小孤山也时高时低,犹如跟船在比高低一般。这二句,写出了一个想见孤山不见孤山,见到孤山又久久难近的一个动态过程。

“峨峨两烟鬟”二句,是写大小孤山犹如高峨耸起的两环如烟如雾的发鬟,正对看清晨如镜的江面,梳弄着一日的新妆。这一比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孤山秀出水面的新姿丽容。

最后二句,是以调侃的话句,写舟中的商贾游客,见到如此秀美的“小姑”女子,必是压抑不住心中的爱慕,兴奋漫狂;而诗人却故意在如痴如醉的贾客正兴头之时,一声冷静好心的劝慰:诸位切莫漫狂,想入非非,眼前的“小姑”已是名花有主,已于前年嫁与“彭郎”——对岸的澎郎矶。如此,结尾又自然地引出“小姑”与“鼓郎”相爱的传说,更使诗歌添了一种轻松、迷人的情调。

登临小孤山优游,或乘舟船路过小孤山,吟唱苏轼此诗,不仅能品味出由想见——未见——渐见——近见的过程,而且全诗已画活了小孤山的奇美之处,并让人不由不相叙着“小姑”与“彭郎”的美丽传说。

(个竹)



〔现代散文〕 小孤山——“小姑山”!我不知她到底有多厚的爱、多深的情,是为她的彭郎殉情化石,还是为普渡众生甘作自我牺牲;更不知她千年万载孓然独处江心,经受着怎样的磨难和苦痛……这牵肠挂肚的思念何时了却?我不能不去访个究竟!

冒着夏日的暴风雨,我从安庆码头乘客轮逆江而上,船过长江第二重门户,距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陶渊明的辞官解绶处——江西彭泽县城不远,遥见雨幕中的小孤山,好似一位古代美人的发髻在珠帘中闪现。为那空灵的美,我惊诧了!

船靠彭泽码头,赶上小孤山管理处的轮渡,不到半小时,我已在小孤山脚靠岸。原来,自清代以后,江北泥沙淤积,小孤山正面已和北岸相连,不遇涨水,见不到它四围环水的旧貌了。

抬头仰望,孤峰突兀,一座古寺依山嵌崖,重檐飞阁,山门高悬,“启秀寺”楷书横贯门楼,清帝乾隆御题“灵昭江屿”的金匾镶嵌其上。好个人间的“一天门”!

门前万头攒动,连雨伞也无法张撑。杂在人群里,踏石阶,登云梯,进得门来,一路风尘早被雨水和汗水洗净。门内是人工石窟,淋不着雨了。人们在石窟中弯弯绕着,弯弯绕着,我不禁“嘻嘻”笑出声来。身旁的老人象瞅傻大姐似的看着我。他怎么知道,我此刻正想起儿时爱看的舞龙灯和蛇溜水呢

“长蛇”溜进幽深莫测的龙耳洞,溜上危岩半倚的弥陀阁,又掉头溜到豁然轩敞的先月楼。

一阵鞭炮声传来,人流一窝蜂似的向正殿涌去。挤进去一看,哟!“小姑娘娘”是那么安详恬静地端坐在神帐中,谁能不为她那甜美的笑容所倾倒呢?确有一些沉疔新愈的“病鬼”、刚娶上媳妇的“光棍”、才交上好运的“穷光蛋”、回头浪子的老母亲……他们兴高采烈地远道而来,买上老长一串鞭炮,在这仙家神座前,大庭广众下,尽兴地炸它一番,郑重宣告新生活的开始。这些举动里,也含有祝愿和感激之意,因为他们不会忘记,在那痛苦绝望的岁月里,“小姑”永恒的微笑曾给过他们心灵的启迪、生活的勇气!

殿侧送子塔前的人堆里,有谁在求子来着?高一堆的只管摸那半藏半露的塔体,象要摸清那特殊造型的奥妙;低一堆的每人都抓紧一株树干,象舞台上的龟丞相一般,朝着江心伸头探脑。我从人缝里一伸头,被那汹涌回漩的大盘涡吓得全身一缩。壮起胆再看,见盘涡上游浊浪拍天,下游却水平如镜。这怪异的景象,恐怕连安徒生和凡尔纳也难以想象。

穿过正殿,我想到界潮祠去寻找答案。祠门有联曰:“潮回海眼涛声壮,柱砥江心浩气孤。”联下注“海潮止小孤为界”。嗬嗬!真没想到这么座周不过一里、高不过千米的小山,还是个守海眼、阻海潮的海门关呢!实在令人称奇叫绝。走着走着猛地感到,山从头上起,路在脚下悬!连粗气都不敢出,似乎听得见“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我攥紧铁索小心翼翼过了石栈,又在翠竹林中迂回了两道“之”字弯,终于登上了山顶。

在“小姑”的梳妆亭里,我临窗远眺,遥见匡庐霍脉逶迤相携,楚水吴川浩淼汇聚,云山迭映,烟水苍茫;彭郎矶、镜子山隔江相对,胭脂、峨眉洲分缀大江左右,与梳妆亭联翩成趣。一线江流、八方山色连同城廓房舍、沃野平畴,相衬相依。一瞬间,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卷起了珠帘,欲藏乍露的“小姑”更加妩媚明艳了。江面上,百舸竞渡,彩旗飘飘,白帆点点;鸥飞鱼跃,鳞翅闪光;山影树影,欲静却动;崇台楼阁,如舞似游。亭台旁,珍珠似的水滴在绿叶上颤动,醇酿新蜜一般的滋润芳香在花丛里潜流。顿时,山顶上一片欢腾:老人们谈着笑着,年轻人唱着跳着,小孩子嚷着闹着,我呢,真地成了个手舞足蹈的傻大姐了。直闹得晚妆的“小姑”羞红了脸,人们这才赶趁夕照霞辉照像留念。因山小人多,一时间,你拍他,他拍我,以致陌生的游客都被互相摄去了影像。我忙下山去抢拍这镜头外的镜头。

我一口气下到山脚。但见眼前的小孤山在光波的涌动时,在红男绿女的簇拥下,宛如神话中披红挂彩的巨龙,仰天长啸,腾空欲飞。一列船队劈浪而来,它又成了一艘领航的巨舰。

这天造地设的巨舰,它承载过多重的负荷,经历了多长的航程啊?一种庄严的冲动令我驾起它去上溯历史的长河:我们的祖先大禹亲自挥动开山治水的利斧,斫石授命——“砥柱中流”;南北朝的郦道元把它写进了《水经注》;唐代的马祖禅师顶风冒雪凿石建庙;谢灵运、王安石苏东坡、陆放翁、偈奚斯、解缙……历代墨客骚人争相在此倾诉情怀;南宋兵将、红巾义军、明太祖朱元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千古英雄豪杰凭借它奋战杀敌!我拜会祖先,我询问古人,我在现实的神话中遨游,又在神话般的现实里沉思……

“喂!你大姐别是在‘过神’邑?”一位飘摇着花头巾的渔妇在我耳旁拍响掌。我如梦初醒,见最后一班渡船就要起航,一时慌了手脚。管理处的夏同志凑趣道:“‘小姑娘娘’留客!怕你来去匆匆,没附上‘灵气’!不得‘灵气,可不算真正上过小孤山呀!”说罢,他开怀大笑起来。

他的话那么耐人寻味。当然,他与灵山结伴,该是个“灵”透了的人!我从他那开怀的大笑里看到了“小姑”那种微笑的韵致。

“小姑”深情地微笑着,小孤山永恒地微笑着!你看它微笑着贯百川,携五岳,干云霄,镇海门——微笑着承受历史的重载,显示华夏的新姿——微笑着执行“砥柱中流”的神圣使命!这种微笑给人以力量、勇气和信心呀!

我谢却了管理处同志的盛情留宿,无需再乘小舟绕山环游了,我已经深得了奇峰绝岛——小孤山的神韵了!我带走了这种意味深长的微笑,它将永远激励我去迎接新的生活。

(都君萍)



〔民间文学〕 小孤山俗称小姑矶,长江南岸又有彭郎矶,二矶隔水相望,状成恋恋不舍之歌,缔结出一段山水姻缘。民间借其谐音,于是便有了小姑与彭郎的美妙故事。

相传,小姑是宿松江边一位姿容秀美的村姑;彭郎是江西彭泽一个眉清目秀的渔郎。有一天,彭郎摇桨泛舟,跃波撒网,打下满满一船金丝鲤鱼归来,船行江北岸边,猛抬头,却见一个端庄文秀、貌若仙子的姑娘在水边洗衣服;低头搓衣的小姑早也觉察到有小伙子在打量自己,偷眼一瞧,那渔郎相貌堂堂,真也是个难得挑捡的一表人才。心念及此,她不觉有些心跳脸红,羞乱中被流水漂走了一件衣衫。彭郎竹篙一点,捞取衣裳,随即跳下船头,用双手将它送给姑娘,并礼貌地问道:“姑娘洗这一大堆衣裳,家中一定有不少人过日子吧?”一句话勾起小姑的伤心,凭直觉她知道这渔郎哥是一个可信的人,于是便把自己父母双亡,替财主家烧洗做工的孤单生活如实说开了;彭郎听后,当即伤痛落泪,不由也述说了他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被渔霸逼死,自己单身漂流打渔的凄惨情况。二人苦水同根,惺惺相惜,由此而结成为互帮互助的知交;进一层,情深意合,在一个月明影照的秋夜,他俩双跪江边,指月为媒,凭江作证,拜天地成为一对恩爱夫妻。

夫妻俩依岸结棚而居,织网打渔,日子过得还很甜蜜。他们又将勤俭积蓄的一点钱米,时常分送给同村的穷苦兄弟姐妹,更是受到一村老少的交口称赞。不料,凡人的美满生活却引起了“土地神”的妒嫉,因为百姓只敬慕小姑和彭郎,再也不敬土地神了。他便上天诬告,说是长江岸边有男女二妖假变夫妻,迷惑当地的愚民;玉帝偏听偏信,即以不敬天地神灵之罪,下令神将强行把小姑与彭郎分禁在长江南北,永世不得渡水相会。小姑从北岸冲入浅水滩中,哀哀呼叫“彭郎”共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被魔法困住。渐渐就成为一座碧峰山形,挺拔峻秀,山形婀娜,还保存着她原身的风韵,人们便叫她“小姑山”。彭郎长跪江南,惨呼“小姑”九九八十一天,变成一尊面北屈跪的石头矶,因此人们叫他为“彭郎矶”。

岁岁年年,两情依依,终成永久性的相守相望的情结故事。

(刘帅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