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太湖风景名胜区·蠡园》诗词散文赏析

《太湖风景名胜区·蠡园》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无锡市西南郊蠡湖北岸的青祁村,面积8.2公顷,其中水面占3.5公顷,因临蠡湖而得名。蠡湖又名五里湖,相传二千四百多年以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偕美女西施泛舟五里湖,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范蠡,遂改五里湖为蠡湖。蠡湖湖面狭长,面积9.5平方公里。三百多米长的宝界桥横卧湖面,把蠡湖东西分开。东蠡湖5.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大小相仿。明人把蠡湖与杭州西湖相比,认为“西湖之胜:以艳、以秀、以嫩、以园、以堤、以桥、以亭、以祠墓、以雉堞、以桃柳,如歌舞,如美人;五里湖以旷、以老、以逸、以莽荡、以苍凉,而于雪、于月、于烟雨、于长风淡霭,则目各为快,神各为夹。”本世纪初,青祁人虞循真在湖边植桃柳、种菱藕、筑茅亭,遂号称“青祁八景”,后经营建,遂成“蠡园”。后人又在“蠡园”之侧,兴建了“渔庄”。1952年,在蠡园和渔庄之间建长廊,两园遂成一体,统称“蠡园”。该园现可分成4个游览区:西部景点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四季亭为西园的主景,一泓碧池的四面,建有4座造型完全相同的方亭,取时序之意,分别在亭旁植有不同季节的花木:春亭植梅、夏亭种爽竹桃、秋亭栽桂花、冬亭绕腊梅,馨香不绝,别具情趣。东部景点有千步长廊、晴红烟绿水榭、凝春塔等,千步长廊长289米,廊内粉墙上砌有80个纹样各异的镂空花窗,东部墙上嵌有名人石刻38块。新区由“观鱼区”、“垂钓区”、“草坪区”3个区部组成,风景点有春秋阁、水榭、数鱼槛、邀鱼轩、绿漪亭、柳荫亭、映月桥、鱼矶等,拔地而起的春秋阁,高3层,四面开窗,通体透畅,翼然耸峙,飞阁流丹,给此区创造了仰视的景观。中部景点有假山群、莲舫、荷池、廊桥、洗耳泉等。假山群在蠡园入口处和层波叠影之间,奇峰林立,幽谷深邃,一条山径,曲折盘旋,忽高忽低,忽明忽暗,置身其间,闻声不见人,可望不可即,如入迷宫。假山均以“云”字为题,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归云洞居假山之首,游人伫立其上,从下仰视,很象寺庙中的“大壁塑”——山海佛像图。

〔现代散文〕

雾晨,我们专往蠡园,观赏蠡园的雾。

步入园门,便穿行于大雾迷濛的“石廊”之中。两旁石屏,若隐若现,确实别有一番风采。

出了石廊,穿过曲栏小桥,绕过池边亭榭,我们来到一个绝妙的所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几句王羲之的名言,往日,用它来描绘这里的清秀景色,本已十分贴切,而今天,似乎更不止于此了。那溟濛弥漫的烟雾,犹如四垂的白色帷幕,给这些迷人的景物,又披上一层素纱,使之奇秀中略带一点神秘,妩媚中稍添几分差涩,愈加显得楚楚动人。在这迷人的天地里,我们缓步在石径小路上,仿佛置身于一种神话般的世界。一路上峰回路转,穿云破雾,来到“归云峰”下。雾幕之中,“归云峰”犹如一位威武英俊的青年,昂首挺胸注视着前方。拾级盘旋登上峰顶,举目远眺,只见雾海苍茫中山岳树木,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亭台楼榭影影绰绰,若即若离。一阵风来,银雾飘荡,只见“穿云峰”亭亭玉立,宛如一位美丽而多情的仙女,轻撩罗纱,脉脉含情地望着威武英俊的“归云峰”。多么美丽的景色!

下了“归云峰”,我们走“云脚”,穿“云窝”,信步踏上蠡园胜境——千步长廊。好象又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凭栏远眺,长天,烟雾,湖水,浑然一色;浩渺朦胧的湖面上,桅帆点点,若露若现。几只矫健的白鸥,在湖面上自由自在翱翔,静中有动,极有生气。蓦然,水天相接处,闪出一道白光。瞬间,又变成一条白练,继而湖面上波光粼粼。正在诧异之际,这一切又消失在迷茫的雾色之中。原来,太阳象个害羞的姑娘,刚刚探出笑脸,又匆匆地躲到那白纱后面去了。

别了千步长廊,我们又漫游在蠡园的五里长堤之上。此时,雾,或浓或淡,或聚或散;太阳在雾层里忽隐忽现;浩瀚无际的湖面上,时而金光万点,时而灰白一片。远处雾霭里,青山、樯帆,正在不断地变换着姿态、身影。这迷乱变幻的景色,不禁把我的思绪带到那遥远的岁月之中。那时,诸侯称雄,列国争霸,江南一带的吴越二国兵戈不休。那万顷太湖成了战场,在一次战斗中,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入吴三年,受尽了奇耻大辱。回国后,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了吴国……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战场今天已成为人民的乐园,往事成了历史的陈迹。这是历史的云烟。

绕过环湖长堤,我们最后泛舟于五里内湖的绿水清波之中了。环顾四周,那东西相峙、南北相望的四季亭阁,那婆娑多姿、随风摇曳的岸边绿树,仍然笼罩在虚幻缥缈的轻纱薄雾之中。静静的湖面上,水光潋滟,小舟仿佛荡漾在柳烟云海之间,仿佛荡漾在幻中梦中。蠡园是我的常游之地,它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对我早不是陌生的了。然而,这蠡园的雾,这五里湖的雾,我却是第一次领略。我被它的神秘的美陶醉了。直至烟雾散尽,阳光普照大地,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我的思绪还在那美妙的境界里驰骋遨游……

(黄以平)

〔民间文学〕 话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终于灭了吴国,称霸中原。得胜以后,勾践盛办酒筵,大庆战功。这时文武百官个个欢畅,全国军民人人开心。可是越王勾践却心事重重,勾践的妻子也脸无笑容。范蠡和勾践已相处多年,深知他疑虑很深,忌心极重,只可同患难,不能共欢乐。心想:现在国仇已报,还是出走为好。西施考虑到已完成救国雪耻的使命,也有远离王朝的想法。于是,就在当天晚上,范蠡与西施雇一只小船,出齐门,转石湖,进太湖,来至五里湖。

范蠡和西施进入五里湖后,便潜藏在湖中,隐居民间,他俩经常泛舟湖上。因此,后人把五里湖改名“蠡湖”。他们在蠡湖东南的一个小溪边居住时,听到越王勾践把文种等一批开国功臣都处死了,勾践夫人把宫中美女也沉死在江中。两人悲痛万分,驾舟来到小溪间,同声连叹三声。因此,这个小溪便叫“三叹荡”。随后,西施登上溪中的小土墩,踮足眺望都城,泪水流湿衣襟。这个墩,后人便叫它“西施墩”。以后,范蠡和西施还在无锡城西郊村庄住过,人们把他们住过的地方称为“西施庄”。范蠡和西施还到过马山、鼋头渚等地,但是住得最长最多的地方要算现在的蠡湖一带。据说,范蠡和西施在这里时,还和农民一起开荒种竹、筑堤养鱼。他们把蠡湖中最多的一种野鱼加以人工驯化,繁殖鱼苗,养成家鱼。于是,大家便叫它鲤(蠡)鱼。现在,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两句话:“种竹养鱼千倍利,要谢西施和范蠡。”范蠡和西施在这里隐居终身,他们死后,就葬在蠡湖附近。后人把范蠡和西施在五里湖生活过的地方,就叫做“蠡园”了。

(朱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