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庐山风景名胜区·三叠泉》诗词散文赏析

《庐山风景名胜区·三叠泉》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庐山五老峰东面大峡谷内,泉后有一如屏风的百丈绝崖,屏风九叠。三叠泉水系发源于五老峰,大月山等处。三叠泉旁有一巨石,巨石镌刻“竹隐疑踪”四个大字。三叠飞瀑在南宋绍熙辛亥年(1191年)被一砍柴人发现后,为古今登庐山游人必到之地,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故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总落差为155米。一叠垂直,高约20米;二叠略隆曲微弓,高约50米;三叠最高最阔。涧水由五老峰北崖口涌出,流经豁然洞开的白苍崖绝壁,水瀑分三级呈三种势态奔泻而下。直落玉龙潭。其水势随雨水多寡的季节而变化。暮春初夏,飞瀑疾驰飞泻;深秋隆冬时节,弱水如丝帘风烟。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邃;集名山大川雄、幽、奇、险于一处,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展示出一幅原始质朴的自然美景。

〔古文赏析〕 三 叠 泉 明·方以智



三峡巴江似直流,叠溪屏障几层收。

冰绡剪破裁云幔,银汉倾斜作玉沟。

画留鼓声催急雨,阳笑笛曲送深秋。

谁将折笔成图后,可挂松风最上楼。



面对绝美的三叠泉,诗人方以智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激动感慨之余,以敏锐的思维和极高的审美情趣,从不同角度,或远眺、或俯视,在有限的天地尽情领略三叠泉别致有趣的局部美和气势磅礴的整体美。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和联想作用,仅以56个字的诗篇,将三叠泉景致和自已的情感,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出来。

诗句开篇采用白描手法直接切入,让人在遥想中幻化出:两岸铁色绝崖壁立千丈,峡水森束转急,三叠飞瀑一跌再跌凌空而降,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吞吐,水石撞击,珠迸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飘如雪断如雾,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若跳鹭的撼人之感。紧接着诗人又从自然规律的声音和形态性质中发现自然美。诗中二、三句更是浮想联翩,比喻迭出,再现出一幅意境高远而又美丽的画面。那三叠泉瀑布,宛如天阙银河倾斜化作玉沟,其形如丝织的白绸,又似薄轻的帷帐,三叠飞瀑形态被勾勒出来飞瀑之声: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鸣不绝,使人联想到军中急雨般的鼓点那壮观的场面;当三叠飞瀑落入玉龙潭后缓缓流入深秋的溪涧,使人又联想到“阳关三叠”那清爽悠扬的古曲笛韵。诗中最后一句,可看出诗人的感情投入,以掩饰不住对三叠飞瀑的喜爱之意泻于笔端:谁能画下此景,悬于雅室之壁欣赏,岂不幸甚!

好诗美景,作为生活内容和生活环境,必然给人以赏心怡神的享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养性,净化心灵。

三叠飞瀑有自然“水”的某一自然属性,可抒发“遍予而无”一视同仁的品行;有痴于水的“身入杂尘而圣洁自身”的性格;有重水的“不清以入,鲜洁而出”的特点。那么,本诗的寓意如何呢?全凭读者诵诗观景自寻答案。

(任祥兴)



〔现代散文〕 我被眼前的景致彻底震慑:四野峭崖绝壁耸天,远山近峦辽阔壮美,彩岚紫雾变幻莫测,宛如一幅精美的织锦,色彩缤纷。驰目于三叠飞瀑,澄澈的流泉在石棱间跌落碰撞,浪烟飞溅,倾沫散珠。绝壁陡峭兀立,冷峻绰约。苍鹰振翅掠过,尖唳声在苍崖半空回旋,一串激越的号啕叩击崖壁,如一声凄惋的饮泣在空中回荡。

我伫立于这份宁谧的天地,搂住满襟满怀的翠绿,峡谷内风响如密鼓,奔泉响若古筝,鸟啼脆如丝竹,独享着三叠泉秀美,沉浸在愉悦无边的我,立于观瀑亭,一种俨然巡视大山的征服者的强烈的满足陶醉了我,仿佛唯我立足天地之间。

适逢冬春更迭时节,远看山下杜鹃花开浓艳如火,近看山上梅花依旧晶莹如雪。在春晖中,我陷入缠绵悱恻的境界之中,胸臆间陡然腾起狂野炽爱之情在灼灼烧燃,瞬时:超脱忘我,举手投足均在七窍之外……

水——万物之源,美称恶咒几多?柔情似水,冷若坚冰,水性杨花,载舟覆舟……然而,圣洁无比又绝不藏污纳垢的三叠泉,却展示另番风韵。我凝视对岸那座高耸云端的绝壁,试想那悠悠的远古岁月,曾傲然地铁青着面孔,严实地堵住流泉的去路,不由让人追抚那悲壮绝伦的风风雨雨,一场柔与刚的较量和搏击,是何等惊心动魄呵!绝崖如天门,宠然大物,得意骄横,谁奈我何?三叠泉飞瀑,跌落奔流,再跌落再奔流,腾涌不息,化作坚韧无比的撞击力,冲撞那坚不可摧的顽崖,曾几何时,骄横霸道的庞然大物畏惧了,以失败者退避三舍,终于闪出一道空旷的豁口。

阳光旋转,灿然生辉。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纤尘不染,万籁音消。远山崎岖的弯弯小道,倏焉寻来的人流,明灭游移,欢跃之至。三叠泉唯在羞怯时,方扯起雾霭当面纱。那份羞羞答答,娇媚无限,更叫人心怀激荡。

时光飞逝,转眼夕阳斜照。五彩线条显露出与峰峦委婉惜别的情调,越发抹浓了幽邃的神秘感,越发加重了对我的诱惑力。狭长的河涧深处,回响着飞瀑直落玉龙潭的轰鸣。在这最美好最令人销魂的绝妙光景,我恨不能化作轻风柔云去,与这秀美的山水相依相随。

举目灿烂星空,繁星似玉色的珠子漂浮在澄静的天河,幽光闪烁,瞬息即逝。我不忍离去,这原本柔弱之躯,不应凝固在这美好的天地之间。

(任祥兴)



〔民间文学〕 很久以前,庐山三叠泉旁有座最富丽堂皇的庙宇,叫竹隐寺。金碧辉煌的琉璃,拱梁翘脊,掩映在翠森森的竹林间。寺庙周围峰峦险峻,林木丰茂,常年云雾缭绕,不时有虎狼出没。

竹隐寺内住着一老一少的两个和尚。小和尚不满10岁,清扫庙堂,侍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杂务都由小和尚承担。晨钟暮鼓,打坐参禅,日子极为清苦。

一天,小和尚从三叠泉溪涧挑着满满的一担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时,一只掩迹旮旯的饿狼,正呲牙咧嘴,流着馋涎,眼睛露出绿幽幽贪婪的凶光,在小和尚身后窥视着。蓦的,一声狼嗥,饿狼将小和尚扑剪在地。小和尚一声惊叫,顿时失去知觉。待他苏醒时,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窝窝里。身旁坐着一个与自已年龄相仿,长得灵气十足的小女孩。

小女孩原来是借三叠泉灵秀之气,已生长了千年以上的何首乌。她见小和尚危难,便挺身相救。

从此,两个小人儿好得形影不离。小女孩帮小和尚砍柴挑水,饿了,在山林寻野果子吃,乏了,在三叠溪涧嬉水。

不久,这个秘密被老和尚发现。一天,老和尚找出根红线,诱骗小和尚叫他如此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与女孩会面,玩着玩着,小和尚悄悄将红线别在她辫梢上,而后借故离去。没了小伙伴玩耍,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窝窝里。老和尚悄悄,拎着锄头觅寻而来,果然很快就找到那截露在土外的红线,他不禁大喜。俗话说“吃了千年何首乌长生不老”。他三下两下便将何首乌挖出,兴冲冲拎回庙内洗净,立刻升火准备炖了吃。

小和尚见此情景,哭闹着拼死要救下何姑,怎奈何老和尚拳脚相加,霎时便不省人事。小和尚恍忽中见何姑泪汪汪诉说不幸,并告诉小和尚该怎么做。

老和尚将何首乌煮在锅里,下山买酒去了。

小和尚醒了,遵照何姑的吩咐,将锅内汤汁沿庙四周撒了一圈。刹那间,小女孩从锅内跳出,深情地拉着小和尚的手,整个庙宇随之飘忽起来。这时,老和尚打酒回来,忽然看见竹隐寺正欲腾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门坎,身体随即在半空中晃悠起来,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萨救我!然而天不应地不理。忽地一阵狂风大作,老和尚一声惨叫,跌入三叠泉峡谷。

从此,竹隐寺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后有人在三叠泉旁的巨石上镌刻“竹隐疑踪”,四个大字至今完好无损。

(任祥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