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西关寨》诗词散文赏析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西关寨》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天柱峰东南约2公里,炼丹湖北1.5公里,为南宋末年刘源结寨抗元时设立在天柱山的五大关寨之一。这里隘口险绝,鸟道盘旋,怪石竞奇,虬松夹道。上赖绝壁,下临深壑,险峻异常,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今寨口仍存一段高1.5米、长4米的石砌寨墙。寨内石壁上,有刘源纪事石刻一方,高2.2米,宽2.4米,记述着刘源率义军抵抗元兵的经过。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文赏析〕 西 关 吟 清末·乌以凤

千峰巉绝一关雄,兵马堂堂百战功。

护地丹心终不死,刚风长吼是王风。

义军首领刘源,奉南宋朝廷之命,在天柱山结寨抗元时,将天柱山的重要隘口分兵把守,按其方位分东南西北总五大关寨。这首诗的作者游览西关时,抒发怀古幽情,赞颂刘源抗元气节。

首句,交代了西关的雄险。西关寨口,鸟道环回,巨壑千仞,周围千峰陡峭,屹然峻拔,奇险无比。二句,笔锋一转,写抗元英雄刘源在天柱山集兵十万,坚持十五年,屡败元军,可谓“百战功”。明宣宗为表彰刘源抗元的气节,护地有功,封他为“护地大王”。并在其故里立庙祭祀。三句,作者面对西关胜景,赞塘踉次一方安宁,护地有功,丹心不死,精神长存。刘源在潮。听吧,天柱山刚风长吼,便是刘源当年威武百战、宁死不屈的亮节高风的放歌。

透过这首诗,游览西关,缅怀故人,足见天柱山是一座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层丰厚的历史名山。

(郑博文 张王根 彭学保)

〔现代散文〕 踏进天柱山的良药坪,豁然开朗,天地一新:左眺天狮峰如雄狮昂首顾盼,复盆峰如含苞待放的芙蓉,迎真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右览飞来峰顶上的巨石如天外飞来;衔珠峰巅两崖对峙中夹一石浑然如珠,宝月峰尖酷似一弯新月,石印峰形若一尊玉印,三台峰状若琼楼层叠。

仰视碧空,朵朵白云悠然地飘过丹崖翠岭,历数林立的秀峰,一座座雄伟险峻,奇特壮观,唯独不见天柱峰。是团团白云遮住她丰姿倩影,还是她深葳万山之中不肯露面呢?

沿着西北隅的羊肠小道,爬过西关寨的如梯陡壁,直通古岳绝顶。步步百鸟声中,如鼓乐之相迎,仰视俯察,移步换景,奇松、怪石,令人游兴大发。

游步途中,怪石隐现。由于大自然的勤雕苦琢,岩石形成各种飞禽走兽的逼真形态,如蛇盘曲,金龟眠地,如恐龙卷曲,熊罴蹲伏,如鹦鹉顾盼,鲸鱼遨游……曲径两侧,古松挺拔,有迎客松、鸳鸯松,姐妹松,罗汉松,蒲团松等。

越过小心坡,便上青龙背,攀过一千四百多级石阶的“天梯”,你也许汗流浃背,腰酸背疼了。登上试心桥,你就发觉,原来躲进白云,深藏万山丛中的一庞然大物突然在眼前,千仞层岩,嶙峋奇绝,如倚天长剑,直插蓝天,这就是天柱峰。只见“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势磅礴,令人惊叹。游人至此,不禁慨然:伟哉天柱。

如逢雨过天晴,雾起丹崖,云生碧岫,雾潮云浪从山谷徐徐升腾。这时诸峰变幻于烟岚云霭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一缕缕云带缭绕天柱峰腰,恰似系上洁白的玉带,这就是罕见的“天柱玉带云”。此刻,百里天柱烟波浩渺,座座峰尖犹如大海中的点点岛屿,山连云,云连山,天上人间连成一片。斜阳初照,灵光浮动,时而象银涛推涌,巨浪排空,时而象湍湍急流,一泻千里,时而又象万丈瀑布倾注山谷……虽不及“海市蜃楼”般美妙,此乃天柱峰顶之大观也。

(朱康宁)

〔民间文学〕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入侵中原,刘源奉宋廷命诏,组织义民,进山结寨以御。他率兵从野人源建寨,一直到主峰,在山上设东南西北总五大关寨,与太湖司空山张德兴、傅高互为犄角。刘源据险固守,春则出耕,冬则入寨,坚持15年之久,保护生灵十数万。

元军派昂吉儿攻打天柱山寨不下,移兵攻司空山寨。样兴二年,司空寨破,张德兴、傅高战死。昂吉儿又复攻天柱山,刘源均出奇制胜,打得昂吉儿丢盔弃甲,相持经年。昂吉儿改用重金收买义军内奸。当时有一朱姓士兵,家住北关寨下的朱岭,元军执其亲属为质,逼其就范。这个士兵向昂吉儿泄露了机密。原来,义军中只有一门火炮,在北关寨放一炮后,又迅速撤至西关寨击。元军一直以为义军中有两门火炮,不敢贸然攻寨。昂吉儿关、南关、总关,刘源与义兵全都战死。昂吉儿割下刘源首级,回营邀功。山下的义民冒死抢出刘源尸体,做一木质头颅配以全尸,葬于北关寨下的百花崖下。

明宣德七年,宣宗封刘源为“护地大王”,并在刘源的家乡彭家岭建庙以祀,名大王庙,规定每年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做“大王会”。

(郑博文 张王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