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孝感·汉川汈汊湖风景区》诗词散文赏析

《孝感·汉川汈汊湖风景区》原文、赏析、鉴赏

距汉川县城关镇约13公里,古为云梦泽的一部分。由于河汊纵横,芦蒿遍野,为反叛官府的绿林好汉出没之所,被统治者诬为刁民之汊,故得名。汈汊湖水面辽阔,现有水面14万亩,夏季,这里荷花盛开,美不胜收,水产丰盛。年产鲜鱼450万斤,螃蟹3万余只,莲子近百万斤,野鸭十余万只,芡荬米六十余万斤,芦苇二十余万斤。湖里鱼、莲、芦并举,坡上松、桑、草共存,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汉川县政府已将汈汊湖辟为旅游风景区。旅人即可在此荡舟观光,赏荷采菱,亦可静心垂钓。

〔古文赏析〕 无 题 清·曾天希

小憩晴川倦眼开,菱荷香里雨声催。

湖光百里沉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

到过汉川汈汊湖的人,往往都会发出感叹。感到在鄂东北的大别山区与江汉平原相接的地方,忽然出现这样一大片水面,实在难得。清人曾天希的这首诗,通过对瞬间湖光水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凡出世的心情。

前两句描写了主人公的抒情状态,后两句描写了汈汊湖的景色。

诗人在湖边“晴川”里“小憩”,心情恬淡悠闲,突然被飘来的荷香和传来的雨声惊醒,“倦眼”被这花香里的雨声“催”开。作者从静态到动态,为“菱荷香”和“雨声”所吸引。这是诗人听觉和嗅觉上的深刻感受,从侧面反映了汈汊湖风雨多变,菱荷香满的景色。

后两句写眼见的景色,方圆百里的汈汊湖,微波不兴,平静的湖面光滑得像面镜子,只见一只只渔船从湖上慢慢划过。

诗人由近及远,由静到动,不仅描写了湖光水色,也表达了自己变化的心情。“小憩”湖边,表达了作者远离市廛的愿望,但现实社会又吸引诗人入世。“菱荷香”和“雨声”“催”作者睁开了厌倦尘世的“倦眼”。当作者的眼光移到汈汊湖时,波动的心情又平静下来了。“湖光”、“沉如镜”,也正是诗人的心情重新“沉如镜”,“自往来”,也反映了诗人羡慕无拘无束地自由生活。全诗由动到静,又从静到动,反复几次,短短四句,既描绘出汈汊湖特有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姚娟 杨光)

〔现代散文〕 汈汊湖以其迷人的身姿,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游人前来赏荷、垂钓、作画、赋诗。东西南北四条干渠把大湖划成几个十分规则的长方形,平渠交汇处的四汊河,就像城市交通的十字路口,那横穿湖心的三支渠,被称为汈汊湖的“绿道”,绿色掩映处,平水起高楼,钓鱼台,湖心画廊,活鲜餐厅……鳞次栉比。更有那四时不同的风光,让你悦心醉目。

说汈汊湖像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绚丽的画,一点也不过分。那春日的汈汊湖,处处生机盎然。条条渠道上,水杉挺拔,杨柳依依,环抱一湖清水,篙草、芦苇点缀其中,好一幅旖旎的水乡园林图!而夏日的汊湖,则是莲花、荷叶的海洋,万绿叠翠,玉盘滚珠,白蕊红花,相映成趣,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这时,你若轻摇小舟于绿荷丛,采莲摘菱,随摘随食,清香爽口,沁人心脾,真使人飘然欲仙。汈汊湖的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满湖铺金耀银,水欢鱼跳,螃蟹吐沫。还有籽粒饱满的汈莲,肥实的菱角,清嫩的湖藕,肥壮的野鸭、大雁,会使你目不暇接。湖面上渔舟点点,网落下,涟漪道道,网收取,满仓银鳞。最有趣的是看捕捉螃蟹,当夕阳余辉散尽,渔民就出发了,他们点起光亮,引蟹入网。这时繁星撒满湖面,秋风摇曳火光;船桨点破湖水,细浪拍打湖滩——好一幅秋夜捕蟹图!您若亲眼看到这些,能不为汈汊湖的万千景色陶醉吗?无怪乎老舍夫人胡絜青,已故著名作家丁玲,戏剧家胡沙都情不自禁地为汈汊湖题字赋诗!

(刁养)

〔民间文学〕 很久以前,汈汊湖每到晚上,便会发出万道霞光。霞光中,一位美丽俊俏的女子翩翩起舞,婉转歌唱。一天,一个姓黄的渔郎在湖中网起一个百斤大蚌,蚌壳上突然现出眼睛,流下涔涔的泪水。渔郎大惊,心想,这必是那放霞的蚌姑!即上前深深一揖,然后把它轻轻放回水中。当晚,渔郎正在船上歇息,只见霞光满天,一个妙龄女子轻盈踏上船头说:“感君至诚,愿结伉俪。”这样,渔郎就有了个美丽贤淑的妻子。蚌姑昼去夜来,小夫妻沉浸在幸福之中。后来事情被龙王发觉,擒去蚌姑,囚禁水宫。渔郎思念成疾,临终前,央告乡亲死后将他投入与蚌姑定情的水中。不久,这里隆起一块陆地,人们称之为“望郎滩”。

(肖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