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陕西省·潼关》古诗词赏析大全
潼关,在陕西省潼关县,古称桃林之塞,东汉时建关,以潼水而名。唐属华阴县,宋、元设镇潼军。此关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古代由洛阳通向长安的天险重关,历来被誉为 “三秦锁钥”、“四镇咽喉”。“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户”(《春秋传》),“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 ( 《山海关志》)。此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瞰洪流,险扼峻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可考的战事就达30多次,如著名的东汉末曹操与马超之战,中唐哥舒翰与安禄山之战等。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及明末李自成大军,也曾在潼关与统治者进行过殊死战斗。此关屡遭战火,文物古迹惨遭破坏,但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关墙高达30米,东、西、北城楼分踞一方,南、北水关楼遥相对峙,十分壮观、雄伟。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诗名] 题潼关楼
[作者] 崔颢
[注释] ●雨霁:雨停,天放晴。●津楼:指潼关楼。因潼关地处要津,故称津楼。解放后因整治黄河,修建水库,潼关县城迁移,此楼已不存在。●三辅: 指关中。西汉时,长安及附近地区划分为三个郡级行政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治包括近畿的大片土地,合称“三辅”,后世遂称关中为“三辅”。●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域,这里泛指全国。此句意谓潼关控制了关中通向关东的要道,就像控制了全国。●川:指黄河。●陕路:即古陕陌,汉称陕县,在今河南陕县黄河南岸三门峡附近。●河:这里指渭河。●华阴:华山之北。古代称山北为阴。●向晚: 傍晚。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城还备胡。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诗名] 潼关吏(全诗20句)
[作者] 杜甫,759年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唐朝军队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后,以60万大军在邺城包围了安庆绪,但由于战略错误,被史思明打得全军溃败。为迅速补充兵员,唐王朝在洛阳到潼关一带征兵平叛。杜甫由洛阳经潼关回华州,以切身感受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是其中的一首选句。
[注释] ●草草:劳苦忙碌。●铁不如:比铁还坚固。●借问二句:诗人问关吏,修关是为了防备胡人么?备胡: 防备安史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均为胡人。●丈人四句:是关吏回答杜甫的话,说“老人家您看看这险要之处,它只能容许单人单车通过。在这里用长戟艰苦奋战,自古以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啊!”。丈人,关吏尊称杜甫。●请嘱二句:杜甫叮嘱关吏的话,以哥舒翰在这里战败之事,告诫不要轻敌。唐天宝十五年 (757年) 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关迎敌,与安史叛军战于灵宝(今河南省灵宝县) 附近,大败,伤亡20万人。
咸东天险设重关。闪日旌旗虎豹闲。
隘地黄河吞渭水,炎天白雪压秦山。
旧京想象千官入,余恨逡巡六国还。
满眼非无弃繻者,寄言军吏莫嗔颜。
[诗名] 题潼关
[作者] 李梦阳
[注释] ●咸东:咸阳为秦都城,咸东即秦东、陕西之东部,潼关在陕西东部边界。●闪日旌旗: 旌旗在阳光下闪耀。●虎豹: 旌旗上绘的动物图案。●隘地: 险要之地。此句意为在这险要之地渭河流入了黄河。●炎天句: 炎热的季节里秦中有的高山 (如太白山)顶部终年积雪不化。●旧京:指咸阳、长安。●想象千官入:遥想当年咸阳、长安作都城时,众多官员由此进官。●逡巡句:意思是:遗恨的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不敢奋力攻破潼关,征服强秦,而是迟疑不前,各自退却,最终招致六国的灭亡。逡巡,迟疑,徘徊不前的意思。●弃繻者:繻,符帛,是供出入关检查身份的符信。弃繻,用西汉人终军的故事。终军,济南人,好学,辩博能文,年18岁时入潼关,关吏给予“繻”帛,并嘱咐说: “为复传还,当以合符”。意思是: 来日出关,还要查验核对。终军把繻弃之于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后来他见到汉武帝,果然受到重用。后世用“弃繻者”代指有志向的人。●嗔颜:发怒。
客子来何暮,关门愧昔贤。
首阳祠未远,商洛路依然。
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
终军今白首,非复弃繻年。
[诗名] 入潼关
[作者] 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明代鄠县 (今陕西户县)人。弘治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帝时宦官刘瑾被杀后,他受牵连降为寿州同知。才思与李梦阳、何景明等齐名,为 “前七子” 之一。
[注释] ●客子:客居他乡的游子,此系诗人自指。●关门句: 说自己在潼关门前,想到古代诸贤人,不禁感到惭愧。昔贤: 古代贤明之人,如下文的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首阳: 山名,在潼关以北今山西永济县南,相传商朝孤竹君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饿死。●商洛:指商洛山,在潼关以南今陕西商县。秦末东园公等4个避乱隐居商洛山中,4人皆年80余,眉皓白,人称“商山四皓”。●三峰:指华山的3个主峰: 落雁 (南峰)、朝阳 (东峰)、莲花 (西峰)。●落照:落日之光,即夕阳。●终军: 人名,字子云,即潼关 “弃繻者”,汉武帝授为谏议大夫,奉使说南越王归属,越王听许,但越相吕嘉不从,殺王,终军亦被害,时年仅20岁。末二句是以终军自比,意思是自己虽曾怀豪情壮志,但如今已白发斑斑,不是终军弃繻时那样少年盛壮之时了。
虎踞龙蟠此要津,迢遥悬处不生尘。
行人若问金汤固,半属河山半属人。
[诗名] 题潼关
[作者] 马理,字伯循,明代三原人。正德年进士,历官考功郎,因谏南巡受杖,告归。世宗时重新起用为员外郎,后又遭廷杖,累迁光禄卿,致仕归,后因地震身亡。
[注释] ●要津:重要的津渡。●迢遥:遥远。●金汤: 金城汤池的简称,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这里指潼关如金汤一般坚固。●半属句:意思是潼关之所以固若金汤,还须靠人的因素,如唐时哥舒翰以20万大军守关,尚且被安禄山打败,使潼关陷落。
关门高镇处,飞鸟不能过。
雉堞连群嶂,风烟俯大河。
代更千战少,势在一夫多。
入夜闻刁斗,军声壮若何。
[诗名] 潼关
[作者] 王庭,字言远,一字迈人,清代浙江嘉兴人。顺治六年进士,任广州府知府,累官至山西右布政使。不久致仕归。布衣优游凡30年,专心著书明道。工诗。
[注释] ●雉堞:城上女墙,即带有射箭孔的墙垣,代指城墙。群嶂: 像屏嶂一样的群峰。●大河:指黄河。●代更句:谓历来朝代更迭之际,潼关所经的战事不下于千次。●一夫:潼关因地势险要,向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一夫多,说一夫当关还嫌多,是夸张形容,极言其险。●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击以巡更。
潼津直上势嵯峨,天险初从百二过。
两界中分蟠太华,孤城北折走黄河。
复隍几见熊罴守,弃甲空传犀兕多。
汉阙唐陵尽千黍,雁门司马恨如何。
[诗名] 潼关
[作者] 王士禛
[注释] ●潼津:潼关。●嵯峨:高峻貌。●百二:《史记·高祖本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执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谓秦地险要,其军队可以二抵百。●两界:古代以太华山将天下山水分为南北两界。●蟠太华:华山盘曲而伏。●北折:黄河自龙门南下,至潼关折而东流。●复隍:《易经·泰卦》:“城复于隍”。隍是无水的护城壕。●熊罴: 指军队。●弃甲: 指战败。兕(shi,似),雄性犀牛。其皮可制甲。此句用 《左传》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逃回,人们讥讽他,他答曰: “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意思是有牛就有皮,牛皮多得很,丢弃战甲有什么了不起的?以上两句谓潼关虽险,但历史上弃甲丢关者也不少。●汉阙句:说汉唐的宫殿陵墓多已平为田地,长满禾苗。●雁门司马: 指明末大将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旧称雁门)人。崇祯十五年,以兵部右侍郎督师陕西,抗击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十六年升兵部尚书 (古称司马),在农民起义军攻破潼关时战死。
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诗名] 望潼关
[作者] 峻德,字克明,一字慎斋,清代满人。乾隆中举博学鸿词科。
[注释] ●立马句:写自己立马站在风陵渡西望潼关。风陵,即风陵渡,是东汉时曹操西征韩遂,自潼关北渡时的要冲渡口。●三峰:指西岳华山三峰。潼关背倚华山高峰。●一曲昆仑水: 指关前的黄河,黄河在陕西与山西间,由北向南流,至风陵渡折向东流,入河南与山西境界,故称“一曲”。昆仑水,古人认为黄河水来自昆仑山,故名。●划断句:在风陵渡与潼关处,黄河的北岸是中条山,南岸是华山(即太华山),用“划断”极写黄河水势之猛,势不可挡。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红先射关。
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
君不见哥舒拒禄山,魏武破孟起。
门开如云列千骑,喧声动天箭洒地。
时平云气亦卷舒,孱卒立门司启闭。
关头饭罢客亦闲,早有太华开心颜。
[诗名] 潼关(全诗二十句)
[作者] 洪亮吉,子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代阳湖 (今江苏省武进县) 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职,后督贵州学政。嘉庆时因批评朝政被遣戍伊犁,后遇赦回乡。此诗是回乡途中经过潼关时所写。
[注释] ●河:指黄河。●五夜:五更。●龙门: 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经此处,两岸崖壁对峙,如门阙一般,故称。●一折:黄河到潼关附近折向东流。●哥舒拒禄山: 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人。禄山即安禄山。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命哥舒翰率兵20万驻守潼关,后出关迎战,全部伤亡,哥舒翰自己也战败被俘杀。●魏武破孟起:魏武指曹操 (其子曹丕称帝后,谥曹操为武帝),孟起即马超,马超字孟起。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马超败走凉州。●门开二句:表现想象中双方激战的情景。门,指潼关门。列千骑,形容守关者众多。洒地,散落在地上。●时平二句:意为太平时期潼关上云气卷舒自如,只需孱弱士卒负责开门、关门就行了。●太华: 即华山,在潼关西。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名] 潼关
[作者] 谭嗣同,这首诗是早年从湖南赴兰州其父任所途中,经潼关时所作。
[注释] ●终古:从古到今。●簇:聚集。●河流句:黄河奔流在广阔原野上还嫌受束缚。●山入句:意为潼关以西山势更加峰峦起伏。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词名]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 张养浩
[注释] ●山河表里: 表是外,里是内。《左传》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打败了,晋“表里河山,必无害也。”此处用以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西都:汉以长安为西京,又称西都。这里泛指秦、汉及唐在此附近所建的都城。●意踟蹰: 犹豫、徬徨、感慨。●秦汉经行处: 指沿途所看到的秦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