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东省·曲阜孔庙·孔林》古诗词赏析大全

关于描写《山东省·曲阜孔庙·孔林》古诗词赏析大全

曲阜孔庙,在山东曲阜城内,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座建立在孔子故乡的孔庙是全国各地规模最大的一处孔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480年,也即他去世后的1年,鲁哀公就在他的故宅建庙,“岁时奉祀”,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修、扩建,使其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古建筑群之一。孔庙有九进院落,南北长达3里,有孔子当年讲学的“杏坛”,有祭祀孔子的主殿一大成殿,巍峨宏丽的大殿前还有深浮雕双龙戏珠的石柱10根,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大殿正中的“至圣先师”横匾下神龛内供奉着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 (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十二哲(子贡、子路等十二弟子)塑像。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氏族墓地,2400多年来,孔林已达到3000亩之大,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内有孔子、孔鲤、孔伋三代陵墓,还有子贡庐墓等古迹。



孔庙大成殿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诗名]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 李隆基,即唐玄宗。此诗是唐玄宗至泰山封禅,幸孔子宅,祭孔子墓时所作。

[注释] ●栖栖:依依的意思,如鸟之栖木而不去,指圣人行迹。鄹(zhou,邹)氏邑:鄹,鲁国邑名,今曲阜县东南之鄹城,孔子之乡。孔子父亲叔梁纥,曾为其邑大夫。●鲁王宫:指孔子故居,鲁恭王曾欲毁之而变成自己的居宫,当他进入了宅堂,闻有丝竹之音,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叹凤句:《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因为凤鸟不来,孔子嗟叹自己已经难以有所作为了。●伤麟句:孔子见仁兽麒麟在西狩时被捕获,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得实现,流泪悲歌,从此不再著述。《春秋·哀公十四年》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详见下文罗隐《谒文宣王庙》注。●今看二句:《礼记·檀弓》:“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诗人到孔子故宅祭奠,想起孔子的这句话,想象与当年孔子夜梦祭奠于东西两楹之间的情形是相同的;言中对孔子充满崇敬、怀念之情。



天推鲁仲尼,周游布典坟。

游遍七十国,不令遇一君。

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

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

礼乐行未足,邅回危于陈。

礼乐今有余,袞旒当圣人。

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



[诗名] 颂鲁

[作者] 苏拯,唐代诗人。昭宗光化中(898—901年)在世。长于五古,平易通俗。这是一首评论孔子周游列国的诗。他认为孔子在游历时,没有一位国君愿真心任用他,实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孔子如果真的滞留某国,至多将这个小国治理得不错,可是他就不会成为后世景仰的圣人了。

[注释] ●鲁:指鲁国都城、孔子故乡曲阜。●天推二句:老天推选出鲁国的孔仲尼(孔子),让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典坟,谓儒家经书,取义《三坟五典》。《南史·丘巨源传》:“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此处引伸为儒家主张。●不令句:老天不让一个国君赏识他。遇,知遇,赏识。●一国二句:如果有一位国君赏识他,那他所乘的车轮就不会再转了。意思也即滞留于一国了。●良由二句:这样对一个国家的百姓施行了教化,一国固然得利,孔子自身就受到了限制。●礼乐行不足二句:由于礼乐不能在天下充分推行,结果使孔子在陈国受困而断了粮。邅回:行进艰难,徘徊,打转。《楚辞·九叹·怨思》:“宁浮沅而驰骋兮,下江湘以邅回。”●礼乐今有余二句:如今礼乐遍天下,孔子成了身穿龙袍,头戴垂旒王冠的圣人。后世人尊孔子为文宣王。●伤哉二句:人们认为孔子在陈蔡绝粮是孔子命运不济,这真是千古的误解啊!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萝蔓几凋荒陇树,莓苔多处古宫墙。

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

萧索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



[诗名] 经曲阜城

[作者] 刘沧,字蕴灵,唐代鲁(今山东曲阜)人。初举进士,屡试不第。至大中八年(854年)始及第,时已白发苍苍,始为华原县尉,迁龙门令。其诗多为登临怀古之作,工于七律。

[注释] ●阙里:在曲阜城中,为孔子故里。《后汉书·明帝纪》:“幸孔子宅。”注:“在故鲁城中,归德门内,阙里之中。”●曾叹句:孔子曾在此地叹息:“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三千二句:孔夫子教育三千弟子的事迹,永垂青史;他这位万世师表是真正的素王。素王,称具有王者的道德情操,但无王者地位的圣贤。●洙泗:鲁地两条河流洙水和泗水,它们流经的地区是孔子生活和授徒之处,故后世用洙泗称呼孔子的故乡。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倘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诗名] 谒文宣王庙

[作者] 罗隐,这两首七律,一首叹息文宣王庙的荒废,下一首则用孔子的口气作答,构思奇妙,深深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注释] ●先师:尊称孔夫子。后人尊孔子为大成至尊先师。●文宣王:唐开元二十七年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九仞二句:写当时孔庙的荒废、凄凉景象。●雨淋二句:孔庙内殿宇漏雨的痕迹,好似孔子为麒麟被杀而哭泣;下滴的露珠犹如孔子当年悲叹凤凰不至的泪水。其中“悲麟泣、叹凤悲”典出《春秋·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在打猎时获得一兽,身似鹿而牛尾,角上有肉,因不认识而将它杀了。孔子看后说:“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孔丛子·记问》载:孔子“遂泣曰:‘予之于人,犹麟之于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倘使二句:意谓如果我这个小儒生能够稍有权力,岂能让儒家先师受此委曲!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诗名] 代文宣王答

[作者] 罗隐,此诗是上诗的续章,是以文宣王的口吻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在披露社会现实方面有入木三分之妙。

[注释]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止戈句:说儒家主张用武的目的应当是消除武力,尊重文治。止戈为武,语意双关,“武”字是“止戈”二字组合起来的,而止戈又是停止使用武力的意思,这正是儒家所主张的。●吾今二句:可是今天我这个先师还在破庙里披着蓑笠挡雨(因屋漏),你们后生小辈还去读儒家经典有什么用呢?指唐代末年军阀混战,讲究武力,无人重视文治。●释氏二句:说你看那佛教庙宇的高楼直冲蓝天;道教的宫殿上接青云。●若教二句:如果我的弟子颜回、闵子骞的英灵长在,我绝不会被道家的祖师太上老君所耻笑。颜回,孔子最得意的一个弟子,敏而好学,问一知十,知过必改,贫而不移其志,不改其乐,孔称其贤,后世称为“复圣”。闵子骞,孔子弟子,性孝友,以德行著称。诗人意思是:可叹今天儒家弟子和读书人根本不受人尊重。



孔林



鲁国遗迹堕渺茫,独余村庙压城荒。

梅梁分曙霞栖影,松牖回春日驻光。

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

不须更问传家久,泰岱参天汶泗长。



[诗名] 谒孔林

[作者] 党怀英,金代人。

[注释] ●林庙:指孔林、孔庙。●老桧:指孔庙内“先师手植桧”,传为孔子当年亲手植种的桧树,距金代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尚存。沾周雨露,因孔子是东周时代人,故言。●汉文章:言孔林内的墓碑上的文字有些还是汉代的遗迹。●不须二句:意谓不必问孔子后裔已有多少代孙,孔子的品德与功绩象泰山那样高,象汶水、泗水那样源远流长。汶泗,皆山东境内大河,其中泗水流经曲阜境内。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恩沾周雨露,仪识汉衣冠。

驻跸亭犹峙,巢枝鸟未安。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



[诗名] 谒圣林

[作者] 李东阳,明代诗人。

[注释] ●林深:孔林有十万多株古树。孔子死后,其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



天下衣冠仰圣门,旧邦风俗本来敦。

一方烟火无庵观,三氏弦歌有子孙。

城郭已荒遗址在,书文半灭古碑存。

凭谁更读东游记,归向中朝次第论。



[诗名] 曲阜纪事



孔子墓



[作者] 李东阳

[注释] ●天下衣冠:天下有身份,有学问的人。●旧邦:指鲁国旧地,今曲阜一带。●敦:敦厚、指民风淳朴。●无庵观:曲阜一带没有寺庵、道教,说明这一带人民对儒家思想的笃信。●三氏弦歌:指孔、孟、曾(参)三氏子孙继承孔子的思想与事业,子子孙孙弦歌不绝。



銮辂来东鲁,先登夫子堂。

两楹陈俎豆,数仞见宫墙。

道统唐虞接,儒风洙泗长。

入门抚松柏,瞻拜肃冠裳。



[诗名] 康熙甲子冬至过阙宫

[作者] 玄烨

[注释] ●过阙宫:经过孔庙。●銮辂:指皇帝的车驾。銮,铃。辂,车子。展示出车驾队伍的场面。●先登句:说首先登拜孔子殿堂,即大成殿,表现对孔子的崇敬。●俎豆:祭祀用的器皿,此句说登堂祭孔仪式的隆重。●数仞句:孔庙高高的宫墙烘托庄严神圣的氛围。●道统句:说儒家传道的道统继承于尧舜。唐虞,是唐尧、虞舜的简称。韩愈曾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关于道的传授系统。●洙泗长:说象洙水、泗水那样源远流长。●肃冠裳:整肃衣冠,表示瞻拜的恭敬。



一杯如五岳,永古此幽宫。

天朗林原气,川流洙泗风。

奠椒溯思处,瞻楷不言中。

万载读书者,水源木本同。



[诗名] 谒孔林酹酒

[作者] 弘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奉皇太后东巡至山东曲阜,二十七日至孔林祭奠孔子墓。作者曾九至曲阜,通过祭孔活动表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于争取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维护其统治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注释] ● 一抔二句:说孔子的一抔之土如五岳之尊,这里的陵墓是万古长存的。一抔,一捧土,即指坟墓。幽宫,地宫,墓室。●洙泗:为二水名,皆流经曲阜,即指孔子讲学之所。后世以洙泗代称鲁国文化和孔学源流。●奠椒:《楚辞·九歌》:“奠桂酒兮椒桨。”椒桨指以椒(香木)置酒中。奠椒,即祭奠。●瞻楷:原注:“林旁为子贡庐墓处,有枯树半截,相传为子贡手植楷。”此处即指瞻望子贡手植楷。●万载二句:说这里对读书人来说,如水之源,如木之本(干),是儒学的渊源。



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

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诗名] 题杏坛

[作者] 元六十代衍圣公(孔子后裔)。

[注释] ●杏坛:孔子讲学处,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宋天圣年间在此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在此讲学。●鲁城:曲阜是春秋时鲁国的都城,故称鲁城。●点瑟回琴:孔子演周礼,奏乐弦歌时的情景。



不辨何年植,残碑留至今。

共看独树影,犹见古人心。

阅历风霜尽,苍茫天地阴。

经过筑室处,千古一霑襟。



[名] 子贡手植楷

[作者] 施闰章

[注释] ●子贡手植楷:在孔林孔子墓南的楷亭旁,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子贡所植。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各持异乡树种来墓周种植,从而使孔林内古树参天,树种繁多。子贡手植楷之所以被人重视,是根据《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3年,唯子贡思慕情深,3年之后又居墓前3年始归。后人敬仰子贡的品德,在孔子墓旁建“子贡庐墓处”,子贡手植楷也得到保护。“楷亭”之名也因此楷树而得名。●残碑:指明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陈凤梧于孔子墓西南重建子贡庐墓室,并立“子贡庐墓处”石碑一通。清时碑石残缺,故称残碑。●筑室处:指子贡庐墓处,有石室三间。



当年辙迹苦栖遑,庙貌千秋更有光。

志学敏求能不厌,因材施教实多方。

诗书礼乐精华在,思孟颜曾俎豆旁。

今日自然时代异,斯民怀念胜前王。



[诗名] 游孔庙

[作者] 郭沫若,1959年2月18日作此诗。

[注释] ●辙迹苦栖遑:乘着车到处奔走忙碌。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为了维护和宣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他乘着车到列国周游,奔走于宋、郑、陈、蔡、齐、楚等国,但到处碰壁。栖遑,奔走忙碌的样子。●志学句:赞扬孔子的治学态度。志学:《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敏求:《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厌:《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诗书礼乐:传说孔子曾删定“六经”,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分别加以整理。●思孟颜曾: 思,即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儿孔伋;孟,即孟子,名轲;颜,即颜渊,又名颜回;曾,即曾子,就是曾参。这4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儒家的代表人物。颜回是孔子的最得意弟子,品学俱优,人称复圣;曾参,孔子弟子,事亲至孝,是子思的老师,人称宗圣。此四人皆配祀于孔庙,人称“四配”。●前王:指历代帝王。



古柏森森聚虬龙,石麟含笑坐春风。

祖孙三代封三垅,洙泗同源水一泓。

遗爱在人存槁楷,后雕垂世仰青松。

史迁自叹低回久,我亦逢人问泮宫。



[诗名] 游孔林

[作者] 郭沫若

[注释] ●祖孙三代: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子思)之墓,此布局为“携子抱孙”。●洙泗:泗水在曲阜市北,其支流洙水流入曲阜。孔林正桥即洙水桥。●槁楷:楷模,榜样。●史迁句:太史公司马迁20岁时“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当时他感慨地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玉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以至“祇回留之,不能去云。”此句即记载此事。●泮宫:学校、讲堂的古称,此处言孔子讲学之处。



宫墙万仞碑千载,三殿阔疏一阁脉。

劫后返思春日情,金声玉振抒慷慨。



[诗名] 曲阜孔庙

[作者] 王树远

[注释] ●三殿、一阁:指孔庙中轴线上的圣迹殿、寝殿、大成殿及奎文阁。●金声玉振:孔庙前部有巨大牌坊——“金声玉振”坊。



七尺教台大地宽,弦琴桴鼓贺葩鲜。

两千年后枝荣日,桃李春风畅杏坛。



[诗名] 孔庙杏坛

[作者] 王树远

[注释] ●教台:指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春花秋月依然故,圣府废兴难自述。

千载寰瀛雅化心,惟仁思想各明悟。



[诗名] 孔府

[作者] 王树远

[注释] ●孔府:为历代衍圣公(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与孔庙、孔林合称“三孔”,也是曲阜名胜。●千载寰瀛雅化心:孔府东学有孔昭焕题“崇儒雅化示寰瀛”之句。



松柏森昂骄岁古,碑石仪阵仰天慕。

乐邦有道迩遐来,伫祭享堂人尽肃。



[诗名] 孔林

[作者] 王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