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在这首词里,以极富表现力的笔墨,十分引人入胜地描绘了杭州绮丽的水和繁荣的景象,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开篇三句,点出了杭州是“东南形胜”之地,江浙的大都市,自古以来就很繁荣,作者从“东南”写到“江浙”,写到“钱塘”(今杭州),范围由大到小,视线由远及近,就层次分明地点出了杭州所处的重要位置。紧接着,作者集中笔力,捕捉了典型物,描绘了钱塘的富,钱塘的美:如烟的柳,如画的桥,挡风的帘,翠色的幕,而“十人家”就生活在这优美的环境之中,一个双声连绵词“参差”,更和谐地道出这个都市的繁华。“柳”、“桥”、“帘”、“幕”、“人家”,本都是可以触摸到的具体东西,却人们感受到文字以外的许许多多的无形的东西。杭州的美,杭州的富,到这里作已作了初步的体现。
顺序写来,作者把人们的视线从“十万人家”,引向了给杭州带来舟楫之利,来富庶的钱塘江。先写参天大树环抱着的江堤,次写江涛翻卷着的如霜似雪的花,再写钱塘江的险要、宽阔。作者不用浓墨重彩,只是几笔勾勒点染,就把钱塘的形态特征,描绘得历历在目。这三句,又扣住了上文的“东南形胜”。
作者写江,也是为了突出城之美,城之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是进一步描绘社会的繁华。一个“列”字,一个“盈”字,一个“竞”字,淋漓尽致地铺写彼时彼地人们珠宝之多,服装之美及其争着攀比的心理状态。
换头再写杭州的山山水水。西湖分外湖、里湖,故称“重湖”;重重叠叠的山峰,谓“叠”;“清嘉”是清秀美好的意思。这句一领便带出了山上的“三秋桂子”,湖面的“十里荷花”。写得自然,清秀。作者的文笔,就象其笔下的杭州山水美景一样,把湖和山,荷花和桂子,变成了一幅美好的图画,形成了鲜明的意境。让人只管嗅桂香,赏荷美,竟然忘记了桂子和荷花之不同时,陶醉在美的境地之中。据《钱塘遗事》载:“柳耆卿作《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这显然是过分的夸张,但足可见此词写得何等优美,流传又是何等的深远。
以上是主要写杭州的湖光山色、社会风貌。接下去“羌管”三句是写湖上的居民。悠扬的笛声在晴空中飘浮,优美的菱歌在夜空里荡漾,垂钓的老翁怡然自乐,采莲的少女笑逐颜开,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词中有粉饰太平的倾向,但柳永所处的时代也确是北宋王朝经济发展处于鼎盛的时代,在他的词中反映太平盛世的景象,也就十分自然了。
如果说前文是把杭州画成一幅清丽舒徐的山水画,那么再加上“羌管”三句,就使整个画面变活了,其间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可见这三句,就象在清丽的词采描绘中注入了浓郁的情致,读来更使人趣味盎然。
写杭州的风物、人情,杭州的美、富,到此已铺写得十分充分,似乎可以收笔了。
且慢,因为这首词是作者写来献给钱塘官长孙何的,仓猝煞尾,未免显露得太草率。请往下看:“千骑拥高牙”,是写孙何出来时的声势煊赫,“千骑”指随从之盛;牙是军前大旗。写孙何的“乘醉听箫鼓”和吟咏风景、欣赏“烟霞”是为了突出他的身居要位,仍葆儒雅风度和本色。这三句,客观上也多少反映了当时上层人物的不理政事,一味骄奢淫佚,苟且偷安的社会风气。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两句,是说将来回朝做官,好去把杭州美景夸耀一番的意思。可见,这是作者对孙何的良好祝愿。结尾两句既交代了写这首词的缘由,当然其中不免有恭维奉承之意,但又仍归结到对杭州的赞美,使得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