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汪元量·传言玉女》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汪元量·传言玉女》汪元量

汪元量

钱塘元夕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注释 ①元夕:元宵。②风流:风光景象。③漠漠:迷蒙的样子。④钿: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箔: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⑤玉梅:白梅花。⑥东皇:司春之神,又东方之神,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明灵威仰。⑦昭君:即王嫱,汉元帝宫人,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匈奴求婚,被遣远嫁,为南匈奴呼韩邪阏氏。⑧捻:按,乐器演奏手法。⑨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鉴赏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蒙古兵大举南犯,南宋王朝战和两端举措不定,至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元人兵临临安城下。次年二月,宋降,南宋王朝帝后三宫被掳北上大都,汪元量作为宫廷乐师亦同行。据词中“尘埃漠漠”看来,此词当作于1276年的元宵节,也就是南宋王朝的最后一个元宵。

词的上阕以问句开篇,“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依旧是热闹非凡景,但是如今又有谁能够共同享乐呢?缘何良辰美景无人共享?“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是不答之答。露台赏月、花馆寻乐等昔日的风流乐事,如今只能独自回味。“尘埃漠漠”指蒙古骑军大举进犯所扬起的灰尘。原来是兵临城下,满城人无心享乐。同是良辰美景,只可惜今非昔比。江山不改,世事多变,昔日的豪华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青山还一如往昔,令人慨叹不已。唐许浑《金陵怀古》中有“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便是此谓。而汪元量在其后所作《忆王孙》更是直接借用许浑句,“人物萧条市井空。思无穷。惟有青山似洛中”。“人物萧条市井空”便是“豪华荡尽”的真实写照。“豪华荡尽”明指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不可再有,更是整个宋朝昔日的太平景象已不复存在。可是,尽管历史的潮流变来变去,而钱塘江水却依旧潮汐奔涌,不关人间兴衰,正如“青山如洛”一般无情。上阕四句话可以分成两层意思,第二、四句分别是前两句的同义深化,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大兵压境,江山改颜而山河如旧的历史喟叹。

下阕由写外景所透射的历史喟叹转为写内景,关注历史变迁下宫廷后妃等的心理感受。“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羞照”意谓灯光不明,实指词人写作时的元宵节不再有昔日元宵节灯火齐明、火树银花的繁华景象。一者因为兵临城下,亡国人由衷地悲哀而无心过节;二者“羞照”实则点明今天的败落情形实际上是由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安于现状,不思奋进,反而笙歌燕舞夜夜作乐引发。“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字面意义是指梅花凋残,因而怨恨春光不久。实际上“玉梅”还指宋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因而代指宫中嫔妃。而“东皇”亦可指南宋皇帝。国运当头,消瘦的不仅仅是花,更是如花似玉的宫廷后妃,她们遭逢厄运,只能埋怨皇帝的无能,一语双关,恰到好处。续写“昭君”,一个人远在他乡孤独地拨弄琵琶,借昭君的命运表现了敏锐的词人捕捉到南宋王朝后宫中嫔妃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可是词人又能何以奈之呢?满腔的离愁,只能姑且寄托在远处戍楼传来的悲壮的号角声中。“聊寄”实在是情非得已,无可奈何。

亡国人的心声非 一般人所能体悟,如果说上阕词人借写乐景衬哀情尚为寻常,下阕词人选取宫嫔的心理写亡国人的心理,则极具代表性,因为她们将面临的悲惨命运——为奴为仆,并非失宠所能比拟。熟悉宫廷生活的词人,怜之悯之,却也奈何不得,皆是亡国人的伤心事。此元宵之词,亦是亡国之音,因而别有意义。(龚远会)

绮窗仕女图 陈少梅

链接 《传言玉女》词牌。《传言玉女》调名典出《汉武内传》中“王母传言玉女”的故事:汉武帝闲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对其自述身世,乃墉宫玉女王子登,每逢七月初七日,王母会暂来人间。当女子言毕,则不知所往。双调,七十四字,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