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吴文英·唐多令》吴文英
吴文英
惜 别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①。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②。花空烟水流。燕辞归③、客尚淹留④。垂柳不萦裙带住⑤,漫长是⑥、系行舟。
柳鸦芦雁图 【宋】 赵佶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飕(sōu)飕:风吹蕉叶之声。②年事:往年的情事。③燕辞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吾客游多思肠。”④客尚淹留: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⑤萦:拘牵,牵挂。⑥漫:徒然,空空地。
鉴赏 这首词相较于吴文英其他的词作而言写得比较直白,“《唐多令》几于油腔滑调,在梦窗集中最属下乘”(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但与其他词人的词作相比起来,这首词仍有它的可取之处,动人之处。
词首设问道:什么情况下最使人愁呢?是离人的心上笼罩了寒秋。此词的创新之处在于“心上秋”三字饱含着的情景交融,因心中有悲所有秋景萧瑟;又因秋景萧瑟而更增愁心。另外“秋”加心上下结合而成“愁”字,很新巧地运用语意学拆字合字,点明了愁上加愁的意蕴。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词人以眼前景物而抒发的感情。雨打芭蕉,常常代表着愁苦之景。比如杜牧《八六子》:“听夜雨芭蕉,惊断红窗好梦。”冯延巳《忆秦娥》:“风渐渐,夜雨连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灯下客。”化用前人词意,又推进一层:纵然晴昼无雨,仅仅是芭蕉在秋风中的摇曳,也令人萧瑟生悲。“不雨也飕飕”中的“也”字,就牌调来看,应属衬字。在这首词之前,词中一般都没有增衬现象,此处出现衬字,可以说已经开始了一种由词向曲过渡的趋向。“飕飕”是情绪与外界景物的凝合,是主观情感向外部世界的投射。“都道晚凉天气好”一句写得直白,但一个“怕”字,从侧面透露出愁怀,对往日情事无法忘却,亦无计排遣离愁的痛楚。
下阕拓宽一步,展示心灵情状和深层意绪;往事消逝,繁花空落,心境也空寂冷落,年华与春花都随着逝去的烟水漂流。“年事梦中休”直抒词人胸臆;“花空烟水流”化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将描绘和比喻都形象化了,“意”与“象”互补融合,建构出一个完满的诗的国度,将种种“年事”一笔带过。而“梦”“休”“花”“空”“烟”“水”“流”,字字都给人一种转瞬即逝、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感觉,沾染着离愁别恨和对往事的感慨。“燕辞归,客尚淹留”则从正面点出离愁,看似在说时光流逝,燕子离去,而自己仍滞留在杭州,实则以“燕”借喻亡姬,一归一留,两相比照,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悔恨与哀怨。“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进一步点明事与愿违的无奈。“裙带”也借代亡姬,垂柳牵不住裙带,行舟也被柳丝系住不发,其实是想说自己难于留住姬人。“柳不系姬之裙带而使留,乃反系客之行舟而使住,何其颠倒耶?”(杨铁父《梦窗词选笺释》)(王喆)
链接 词中的“衬字”。在词调词体规范稳定的乐律格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增加的字词,谓之衬字。衬字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使声情的表现更和谐优美,或者是为了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生动准确。前一种情况的衬字,可能更多地出自于歌唱者的临场发挥或演唱个性,尤以敦煌民间词中为多;后一种情况的衬字,大多出自以思想内容为重而富于革新精神的词人,尤以柳永、苏轼等人为代表。如敦煌写本曲子词《菩萨蛮》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菩萨蛮》一调的规范句式是:上片为“七七五五”,下片为“五五五五”。而上引这首敦煌曲子词在字句上就略有出入,如上片三、四两句各多出一字、二字,下片末句又多出二字,多出的字词即可视为“衬字”。如果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基本意思,但是有了它们,不仅于乐律格律没有冲突,而且在歌唱或吟咏时声情的表达显得更谐美更畅达。唐宋文人词一般多谨守格律,衬字的运用并不普遍。历代词论对“衬字”也有不同理解,清代万树《词律》甚至反对“立衬字”一说。(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