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庭芳》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宋词鉴赏·《满庭芳》·苏轼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减刑贬地由湖北黄州移到河南汝州。将行之前作此词以留别雪堂诸邻里。这首词是书赠自江东来别的好友李仲览的。其中抒写了诗人人海飘泊的苦况,宦途跋涉的艰难,以及同东坡父老、山中好友惜别的依依情缕和异日归隐的拳拳宿愿。全词写得苍凉凄恻而又不失达观温馨的豪放本色。

上片写欲归去来却无处可归,只得在尘海中飘泊羁旅的抑郁情绪。首句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原意,隐泄了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东坡原籍四川眉山,正在岷山、峨眉山一带,故以“岷”、“峨”泛指。“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古人常以人的一生限为“百年”,诗人当年已49岁,自认为已过了一生的一多半,故曰“百年强半”。“坐见黄州再闰”三句是身世情怀的具体描述,诗人被贬逐黄州已过了两个闰年,自己孩子的口音已变成楚地方言;诗人还曾在江东一带任宦,当然孩童们也会唱吴地的歌谣。这几句写宦海的飘泊十分新颖别致。然而诗人的心与普通百姓的心是相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邻里父老都携了鸡豚社酒前来同诗人共饮,这就为下片中“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作了伏笔。

下片感慨人生的飘流无定,预想前去汝州的境况,寄寓对雪泥鸿爪处的留连深情。“云何,当此去”是一个倒装句,意为当此离别远去还再说什么呢?“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底”,意为“何”或“为什么”,人生为什么要这般穿梭似的往来无定呢?以下数句是对东坡父老和友人的寄语:我怀念雪堂前的垂柳,乡亲们,你们将会顾念着我们的情谊,不会剪劈它那柔条嫩枝。远去江东的李君(仲览),请你也传语江南的父老,请他们也不要忘记晒晒我留下的渔蓑(苏轼贬黄州前曾在杭州等地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