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江城子①·晁端礼》
幽香闲艳露华浓。晚妆慵。略匀红。春困厌厌②,常爱鬓云松。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下小栏东。醉醒中。苦匆匆。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香灺满炉人未寝③,花弄月,竹摇风。
①江城子,词牌名。 ②厌厌,无精打采的样子。 ③香灺,指香烛灯芯的余烬。
这首词词句绮丽,抒写的是宋词中常见的怨妇伤春内容,词人从一位女子的角度描述了春暮时的生活和心境,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倾吐伤感、孤独、冷寂之情。
上片首句“幽香闲艳露华浓”,写景抒怀。春光流溢,花儿带露盛开,娇艳芬芳,但却无人观赏。此句是写花,更是写人,一个“闲”字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晚妆慵。略匀红。春困厌厌,常爱鬓云松”,傍晚时分,本应细细妆扮,与悦己者共守灯下,但自己孤身一人,哪有梳妆的心情和意义呢?懒散而随意地化化妆算了。因为总是困倦独卧,精神萎靡,发型乱蓬蓬的也没有心思去梳理。“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秀气的脚上穿着最精致、最时尚的新鞋,可是谁来欣赏呢?
下片写的是夜半酒醒之后强烈的孤独感受。“画堂西下小栏东。醉醒中。苦匆匆”。不知什么时候,在画堂西侧的小栏旁睡着了,人醒了,酒意还没有消退。感觉时光飞逝,但“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思念的人还没有回来。睹物思人,孤枕难眠,直到炉台里落满了香烛灯芯的余烬,仍久久难以安睡。此时,月挂中天,花影映地,清风拂院,细竹轻摇。明明是月映花影,风摇竹枝,却道“花弄月,竹摇风”,到底是花在动还是月在动?是竹在动还是风在动?或者,是自己的心在动吧。余韵无穷,令人回味。
全词缠绵悱恻,哀婉幽怨,情中有景,景中含情,选取了春日傍晚这一典型时段,展现日常生活的琐屑片断,将美好的景致、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形象同情人远离的失落、独自徘徊的寂寞、难以排遣的思念相对比,更凸显了在孤独中的纷乱心绪。
●江城子,即《江神子》。参见第106页相关介绍。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
●晁端礼的词大约可分三类:一是应制颂圣之作。这类词与一些寿词,只是粉饰太平,阿谀取媚,艺术价值不高。二是描写妇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有的词手法比较含蓄,如《清平乐》写“莫把绣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有的则辞语浅直而滥俗。三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这类词多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隐遁寻求解脱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劲超旷之篇。如名作《绿头鸭》写中秋赏月,境界爽净高远,前人誉为“清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写男欢女爱是宋词的一大主题,当然不乏佳作。
渔家傲
程垓
独木小舟烟雨湿。燕儿乱点春江碧。江上青山随意觅。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 昨夜青楼今日客,吹愁不得东风力。细拾残红书怨泣。流水急,不知那个传消息。
此词把描写的场面集中在离人的船上。它通过倒叙把昨夜的聚会,叠印在今日的悲离之中,用今天的相思苦,反衬出以前的相爱之深,从而形成虚与实、悲与欢的对照。上片着意描写与情人分别后船行江中的所见所感。首三句写春江春雨景色:自己乘坐的小船在烟雨朦胧中行进,到处都是湿湿润润的;燕子在碧绿的江面上纷纷点水嬉戏;两岸的青山若隐若现,倒也可以随意寻认。这些烟雨朦胧中的景物自然是很美的,但又处处暗示出一种忧郁的气氛。“人寂寂”二句也是写景,却更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人寂寂,既指两岸人影稀少,也指自身形影相吊,像离群的孤雁。“落花芳草催寒食”是一种风趣的拟人说法,意即落花缤纷,芳草萋萋,寒食节要到了。古代的寒食节是一个以亲朋好友相聚赏花、游春为主要内容的欢乐的节日。词人于节前离开情人,想必是出于不得已,难免更添几分惆怅。下片着意表现不堪忍受的相思之苦。“昨夜青楼今日客”二句点明自己何以感到孤寂与忧伤,那是因为昨晚还在青楼与心爱的人儿欢聚,今日却成了江上的行客,这骤然离别的痛苦叫人怎么忍受得了。想借东风把心中的愁云惨雾吹散吧,只因愁恨如山,东风也吹它不动。在百般无奈中,终于想出了一个排解的新法,那就是后三句所写:将岸边、洲头飞来的落花(即残红),小心拾起,写上自己的愁苦,撒向江中。可是流水太急,不知会漂向何处,意中人怎能看到,这些爱情的使者又向谁传递消息呢?
美妙的春光、美好的往昔、美丽的生命,都随落花纷飞飘零;对落花的感慨,可以归结为美丽凋零引起的哀伤。从欣赏落花随风飘转的刹那柔美,到于纷纷扬扬的漫天花瓣中看到衰老,看到死亡,落花意象走过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并最终定格在浓郁的忧伤之中。
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
独木小舟烟雨湿。燕儿乱点春江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