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南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鉴赏】

此词描写了一对青年夫妇的新婚生活。在这对新婚夫妇中,又是以女方为主。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她的声容笑貌和心理活动。读着这首词,仿佛在观赏一出昆曲折子戏,剧中主人翁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给我们带来浓厚的情趣。

明人沈际飞评此词云:“前段态,后段情,各尽,不得以荡目之。”(《草堂诗余别集》卷二)此意颇能道着,词中的新妇活泼自如,甚至有些娇纵,但不能视作放荡。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桎梏下,词人能塑造出这样一个女子,确非易事。起首二句,词人写其装束,真可谓极妍尽态,宋初作品中似不多见。作者曾在《盘车图》诗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由于感到忘形得意的作品知之者甚少,因而他竭力追求形似,使读者见诗如同见画。正是在这种文艺思想的指导下,他在这首词中才不厌其烦地描绘这位新嫁娘的头饰。凤髻者,状如凤凰的发型,已够华丽了;在这种发型上再束以金色的彩带,则更加华丽了。这还不算,她还在头发上插着一把玉掌梳,玉是华贵的饰物,在这饰物上再刻上龙纹,则又更加华贵了。这种写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层层加码。词人采用这种层层加码法,把这位新嫁娘打扮得雍容华贵,收到了“见词如见画”的艺术效果。

但是词人并不停留在形似上,倘若如此,就只能徒有其表,没有灵魂。于是接下去两句便以轻松的笔调描绘这位新嫁娘的神态。她梳妆才罢,便轻盈地走到窗前,满面笑容地挨着她的丈夫,甜蜜地问道:“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话来自唐人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原意在于试探主考官是否赏识自己的文章。这里直截用来表现爱情,显得更加自然贴切。

词的下阕写这位新嫁娘在写字绣花,虽系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那种小鸟依人的姿态,令人感到温柔可爱。结尾二句,一承绣花,一承写字,过渡得极为自然,运笔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人物轻快愉悦的情绪。由于她刚刚嫁过来,第一次描花,总想试一试好身手;然而近在咫尺的新郎又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她,“等闲妨了绣功夫”。她只好停下绣针,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鸳鸯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总是比喻夫妇和双双对对的情侣。此时新娘问此二字如何写法,心中自然充满着幸福感;对她丈夫来说,甚至带有一股挑逗的味儿。然而却较为含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得以荡目之”者是也。

前人认为欧词风格迫近花间,此词尤甚。《花间集》中写女子的装饰,错金组绣,备极华丽,然“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俞平伯《读词偶得》评温飞卿《菩萨蛮》),而人物的思想感情则影影绰绰,难以捉摸。欧阳修此词虽也写人物的华丽装束,但于人物的精神风貌则刻画得较为具体生动,可见在继承花间传统时有所发展。特别是此词的上下两结均出以问句,在人物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中,表现出活泼轻灵的风格,这在花间词中也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