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王正谊·牛行迟》原文赏析
牛行迟,马行疾; 骑马逐贼常苦后,以牛随马焉能及! 昨日里胥征牛车,运送军装如火急。今日宛转泥淖中,泥淖没轮行不得。将士震怒挝牛立,鞭牛不起杀牛食。牛死车敝身杖创,归来独向牛栏泣。
在中国历史上,兵祸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清代的兵祸也很严重。此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道光年间,兵祸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篇首点题,也就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首句标其目”。到清代后期,清兵已日趋腐败无能。因此在骑马逐“贼”时,而“常苦后”; 至于牛就更追不上了。这四句是议论,为第二个层次作好铺垫。
“昨日里胥征牛车”后六句为诗的主体。由于 “逐贼” 而“征牛车” 去运送军装,急如星火。“牛行迟”,加之“泥淖没轮” 因而必然会“宛转泥淖中”,在烂泥中辗转挣扎,无法前进。“宛转”、“没轮”突出了牛车在泥淖中行进的艰难。“将士震怒挝牛立,鞭牛不起杀牛食。”“挝”,鞭打。“挝牛立”,极言鞭打之惨重。但是由于牛过度疲乏,虽残酷鞭打而仍不起,因而官兵将士则趁机“杀牛食”。自古以来,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挝牛立” 已使老农痛心不已; “杀牛食”则断了农民的生计,使他们无法活下去了。
“牛死车敝身杖创,归来独向牛栏泣。”这最后二句是事件的结局。“杖创”,杖刑之伤。牛被杀了,牛车被毁了,老农还受了棍棒之伤。“牛死车敝身杖创”这七个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兵祸之惨烈。
在封建社会,百姓受了官兵的残害,是无理可讲的。老农负伤、空手“归来”后,只有“独向牛栏泣”了。“独”言老农之孤苦无告。“向牛栏泣”言老农对牛感情之深。
此诗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正如符葆森评王正谊诗云:“王筱佺郎中诗,感抒时事,寄意殊深,慨叹之余,流为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