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汤显祖·甲申见递北驿寺诗,多为故刘侍御台发愤者,附题其后》原文赏析

古诗《汤显祖·甲申见递北驿寺诗,多为故刘侍御台发愤者,附题其后》原文赏析

江陵罢事刘郎出,冠盖悲伤并一时,为问辽阳严谴日,几人曾作送行诗?

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抛开其中那些钻营逢迎,结党营私,毫无政治良心可言的弄权者不论,大多数人的立身行事也以个人的乌纱帽为前提。他们缺乏独立的人格,更没有独立的政治见解;当个别耿介之士因直言议论朝政而遭受迫害时,他们噤若寒蝉,不一引手相救;但当朝政变化,当日受害之人被恢复了名誉时,他们却常常要站出来为此人当初的行动喝彩,并抒发自己据说是早已有之的义愤,以满足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感。

对于士大夫这种缺乏政治气节乃至沽名钓誉的状况,汤显祖极为厌恶,这首小诗便是对此而发的,而促使他提笔的具体事件则是御史刘台生前身后的遭遇。

曾巡按辽东的御史刘台于万历四年上书弹劾当朝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擅权威福,引用私党,打击异己,横黩无厌”,居正大怒,在皇帝前为自己辩解,万历皇帝遂诏下刘台狱,廷杖一百,并远戍之。张居正为维护自己形象,又曲意上疏救刘台,于是刘台免杖,夺职为民。但居正心恨不已,终以它事戍刘台于广西,使刘台死于戍所。刘台死日,张居正卒,其时在万历十年;十一年,朝廷诏复刘台原官,并追赠光禄寺卿(见《明史·刘台传》)。于是士大夫纷纷在当年刘台住过的递北驿寺(又名东光驿)壁上题诗,为刘台生前遭遇鸣不平。万历十二年(甲申),汤显祖在南下就太常博士任道中,也经过此驿站,见状感慨万端,于是也在壁上写上了一首小诗。

诗歌说:张居正垮台,刘御史恢复了名誉(江陵即张居正,其籍贯为湖北江陵),一时间士大夫们纷纷为刘台不幸遭遇表示悲伤义愤。然而试问这位曾巡按辽阳的御史当初遭朝廷严厉谴责并远戍他乡时,有几个人曾表示过对他的同情?哪怕是为他的流放写一首送行诗呢?

汤显祖是位有气节的士大夫,他也曾得罪过张居正,还得罪过后来的首辅申时行,并被远谪他方。他的这首诗尖锐地指责讽刺了士大夫中缺乏气节的卑萎风气。其反诘语气,逼人深省。焉因为此,“义仍 (汤显祖字)书此诗,后人遂绝笔”(《列朝诗集》)大概多少感到了惭愧和自责吧。

本诗一作《题东光驿壁,是刘侍御台绝命处》 (见《明诗纪事》),文字亦有异,或许此诗为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