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原文赏析

古诗《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原文赏析

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本篇作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暮春,时作者在南京任翰林院编修。馆中诸公即指翰林院中的僚友。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景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杏酪,旧时寒食节所用的糊状食品,研碎杏仁,浇以糖稀制成。宫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 (白下,古城名,相传为东晋时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金川门外,诗中借指金陵) 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卞侯墓,晋尚书令卞壶的墓,故址在南京朝天宫附近。卢女,《江宁府志》: “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有莫愁湖。”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隐士》语: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作者来京前曾写道: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 (《被诏将赴京师留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 “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 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曰 “喜得”,意谓可举的是,或令人高兴,值得庆幸的是,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遣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