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吴伟业·过淮阴有感(录二)》原文赏析

古诗《吴伟业·过淮阴有感(录二)》原文赏析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

登高恨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这两首诗作于顺治十年 (1653)北上应征时。

第一首的“闻笛”用向秀山阳闻笛,怀念嵇康、吕安典。淮阴亦名山阳,但向秀闻笛的山阳在河南修武 (今并入焦作市)。这里只是感慨故旧零落。

过淮阴自必想到韩信,他在年轻落魄时,常受当地少年侮辱,曾对他说: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说:“信能死 (不怕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韩信只得俯身出裤下,众人皆笑信懦怯。作者用这典故,暗喻自己的应征将被人笑其懦怯,自己的心中也未始没有悔恨苟全之意。

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作《招隐士》,哀伤屈原的身世,晋人王康琚有《反招隐》,开头两句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诗的原意无贬义,意为朝市中同样可以隐居,后来也有以“大隐在朝”讽喻士人的热中而假清高。吴诗用的是贬义,讽刺别人,也包括自己,因为作者本志只想隐居乡里,现在却与本志完全相反,也不必再续《离骚》,哀屈原的心恋故国了。

末两句由韩信欲报漂母一饭之恩,而深惭自己枉负明朝的深恩。“廿载”指崇祯朝的十七年,举成数而言。明思宗对伟业很赏识,还曾特赐他归里娶亲。

第二首的“八公山”在安徽凤台东南,相传淮南王门客有“八公”,能炼丹化金,白日升天。今则登高怅望,无法攀登仙境,隐伏末两句。第三句由韩信想到张良。张良佐刘邦创建帝业,今明室已亡,自不可能再有黄石公授张良兵书的希望,黄石既难再见,惟有像淮南王《枕中鸿宝苑秘书》中那样在游仙中常驻朱颜,这句仍与末两句相应。

作者自恨苟活人间,故而金丹九转,也是无聊的空想,由此可见“好将”云云,只是反说,意思是,即使朱颜长驻,又有什么意思呢?

淮南王刘安本是被人告发而下狱自杀,《神仙传》却说他白日升天,鸡犬舐了他的药也飞升上天。作者借此表白自己本是明朝遗民,思宗自缢,却不能一同殉国,追随地下,如今流落人间成为生命中最大负担,和首两句紧相呼应。

这两首诗以第二首最著名,第二首的骨子在末两句,久为读者传诵。像这样的诗,居然写作在顺治年间,而且是作者赴京应征时,结果却未成文网中人,实在侥幸极了。又如《圆圆曲》的“鼎湖当弃人间”,仅此一语,如果在康、雍、乾诸朝,轻则充军,重则大辟,而吴氏诗集,后世流传的很多,这些句子,都未删去,也说明清廷对吴伟业还是宽大为怀的。清廷曾经有一界限,认为遗臣之眷念故国,也是人情之常,不能以此定罪,但不可辱骂新朝。这一点,倒也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