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查慎行·夹马营》原文赏析
枥马惊嘶嘶不止,红光夜半熊熊起。男儿堕地称英雄,检校还朝作天子。陈桥草草被冕旒,版籍不登十六州。却将玉斧画大渡,肯遣金戈踰白沟。隔河便是辽家地,乡社枌榆委边鄙。当时已少廓清功,莫怪孱孙主和议。君不见蛇分鹿死辟西京,丰沛归来燕代平。至今芒砀连云气,不似萧萧夹马营。
夹马营,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此,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及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周世宗任命他为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尉,领归德节度使。陈桥兵变,取代周主,建立了历史上长达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由于宋王朝得于昼夜之间,不是像汉、唐帝国那样,经过长期的争斗,而后才建立。因此,赵匡胤(宋太祖)、赵光义 (宋太宗)登基之后,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内部,对外敌反而采取一味退让甚至是献媚求和的政策。“杯酒释兵权”等故事,即因此而生。燕云十六州 (今北京市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在五代时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汉、后周未能恢复。宋太祖虽曾有恢复之议,但终于未能实现。此外,宋朝与辽划白沟 (今河北省巨马河)为界,称为界河。终宋之世,这种状况未能改变。由于这样一种开国历史,北宋、南宋数百年间,一直强敌压境,积贫积弱。它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种。谚云: “唐乌龟,宋鼻涕。”宋朝后代君臣懦弱无能,不能全怪他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怪他们那些开国的祖宗。
全诗十六句,可分四节,每四句一节。“枥马惊嘶嘶不止,红光夜半熊熊起。男儿堕地称英雄,检校还朝作天子。”借用历史传说和史料记载,写宋太祖赵匡胤不平凡的身世。寥寥数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开国皇帝带有传奇色彩的形象。但在赵氏表面英武的形象中,已暗寓揭露与嘲讽之意。“检校还朝作天子”,明写其篡位。“陈桥草草被冕旒”,将宋王朝仓猝建立时的情景,刻画得形象而且深刻。
“版籍不登十六州。却将玉斧画大渡,肯遣金戈踰白沟。”深刻地揭露了那个传说在熊熊红光中诞生的赵家天子,在他的冕旒下遮盖着的,是一个孱弱而且卑鄙的灵魂。版籍,界河,玉斧,金戈,高度概括,而又形象鲜明。刘因《白沟》诗云:“赵普元无四方志。”查慎行则更进一步,认为燕云、白沟之事,责任在赵匡胤,这一见解很能发人深思。
“隔河便是辽家地,乡社枌榆委边鄙。当时已少廓清功,莫怪孱孙主和议。”进一步指出,一代盛衰,责任往往在于开国者。开国者苟且偷安,缺少民族远见,无力廓清边氛,是个蜡枪头,他的子孙后代能不是一群窝囊废吗?“宋鼻涕”从一开始就已流个不尽。“莫怪孱孙主和议”,深刻之至。南宋的诗人、词人们面对着当时令人屈辱万分的局势痛苦地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杨万里《初入淮河》)“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其实,他们的开国皇帝就已经播下了痛苦的种子! “隔河便是辽家地”和后来的“隔水毡乡”,有着内在的联系。
“君不见蛇分鹿死辟西京,丰沛归来燕代平。至今芒砀连云气,不似萧萧夹马营。”通过汉高祖刘邦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对比,提出了一些很深刻的政治历史问题:一个王朝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汉代经过逐鹿中原,多年征战,与秦、楚等强敌激烈斗争之后,方才建都西京,据有天下。宋代呢?陈桥兵变,草草登基,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夺了一个幼主的权力。他的“胜利”,是在几乎没有任何敌手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样的“胜利者”,算不得强者。一旦遇到强敌,他就必然虚弱。一个王朝应该怎样对待民族和边患问题呢?汉高祖从一开始就强力抵御外族的侵犯。汉七年,汉高祖亲自领兵北击匈奴,解平城之围。后又令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兵定燕、代,使边境清宁。宋呢?燕云十六州长期在外族手中,一开始便以白沟为界,以退守求取一日之安。开国者如此,后世儿孙金缯岁币,屈膝求和,势在必然。一个最高统治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呢?汉高祖回到出生地丰、沛,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一起高唱大风之歌,欲得猛士守卫四方,何其壮哉!宋呢?黄袍加身之后,杯酒释兵权,劝导将帅“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汉、宋两代,从一开始就种下了这样不同的政治基因,到后代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政治局面。君不见“至今芒砀连云气,不似萧萧夹马营”。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这是一首咏史诗。治史者,贵有卓识,咏史者亦然。诗人一定要独具眼光,才能透过历史表层发现那些真正值得吟咏的内涵,发前人所未发,使读者一新耳目。查初白这首《夹马营》,吟咏的是两个开国帝王,诗中包容的是有关国家兴衰的重大政治历史内涵,堪称一篇精辟的“开国君主论”,很值得一读。
当然,咏史诗与史论有所不同,诗中必须有形象,有感情,有韵味。清代著名史学家兼诗人赵翼论查初白诗云:“其遒铸者”,“豪健爽劲,气足神定”(《瓯北诗话》)。这首诗便具有以上特点。全诗“遒铸”的风格,完足的神气,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它不是一篇史论,而是一首好诗,一首咏史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