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挂枝儿·雨》原文与赏析
雨儿雨儿,你偏向愁人滴。一点点滴得我好不孤凄,银灯懒灭和衣睡。雨呀,你便不住在檐头下溜,我的泪珠儿也不住在枕上垂。同滴到天明,还是泪珠儿多是雨?
《雨》,一篇表达内心活动的绝妙独白,一首渲染愁怨情绪的动人歌谣。它以 “愁人”的口吻,在强烈的呼告中,将苦雨和怨情始终密切相联并提,摹写心灵的震颤与呼喊,曲曲入微地表达了伤夜雨、竞垂泪以及不惜自虐熬孤凄的心态演变,绘制出一幅“苦雨长夜孤女怨”的生动画面,勾勒出一个“和衣垂泪恨夜雨” 的鲜明形象。
雨,丝丝雨,凄凄雨,本就会使无忧无虑者平添几许郁闷惆怅,那么,又该使又愁又闷者倍增几多愁苦悲凉?雨,好无情的雨,好讨厌的雨,叫愁人儿怎不又恼又气?“雨儿雨儿,你偏向愁人滴!”强烈呼告,起势突兀,以凄凉颤悸的呼喊之声,表达出颇为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里,有雨——雨在滴,有人——人在愁,有景——景是愁人儿面对苦雨呼告之景,有情——情是愁人儿强烈而复杂的微妙之情。本来是抑郁寡欢、愁肠百结,恰又逢苦雨连绵不断,这是沉重的愁苦之情,但抒情主人公不说“雨,你向愁人滴”或 “你怎向愁人滴”,而竟用了一个 “偏”字,以言其太过残酷无情,这是忿激的怨怒之情。起始两句,使用了呼告、拟人和反复三种修辞方式,点明了特定的人和物,写出了特定的景和情,渲染了笼罩全篇的气氛,具有提纲撮要的作用。
“一点点滴得我好不孤凄,银灯懒灭和衣睡。”这是前两句 “雨滴人愁”内容的展开描述。“一点点滴”,摹写细雨绵绵之状; “滴得我好不孤凄”,表明雨都滴在了愁人的心头,写出愁人儿的独特感受,表现其愁盖因孤独凄凉而起; “银灯”句写愁人儿孤凄无以驱散,只得欲以放头大睡求得解脱——写行动显示内心情绪。雨,夜之雨,就像流不尽的泪,点点滴滴,淅淅沥沥,无休无止,若断若续。这雨,落在窗外的地上,却仿佛落在愁人的心头,使其身儿颤,心儿冷,意彷徨,一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状。这愁,真是剪不断,驱不散,理还乱!此时此刻,愁人儿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和慰藉啊,可是又怎能办得到!万般无奈中,只得求助于一睡。于是,灯也不熄,衣也不脱,失魂落魄地倒在床上。这两句摹写雨状,暗示时间,交代愁之缘由;描述人物的典型情态,显示人物的内心波澜;也隐约透露出人物之身份——一个孤独伤感的女性。论内容,它含蕴颇丰,耐人寻味;论描写,它洗练传神,宛然如见。
千般凄凉,万般愁苦,使人备受煎熬,怎能入睡?事实正是如此。你听,“愁人”的悲歌又传入你的耳鼓:“雨呀,你便不住在檐头下溜,我的泪珠儿也不住在枕上垂。同滴到天明,还是泪珠儿多是雨?”“还是泪珠儿多是雨”,是“是雨多还是泪珠儿多”的另一构成形式,为求得韵律和谐故尔。前两句虽是内心独白,但亦可入画,可闻之声、可想之景与可睹之状俱有。檐前滴雨,声声不断,枕上垂泪,涟涟不止,真是如闻如见。后两句是悬想之辞。无诗人驰骋奇独的想象,写早晨再外出寻看比较雨和泪孰多孰少,真是异想天开,亦具画意。最后四句,写愁人发狠地自我折磨以求情绪的渲泄,试图求得解脱,将其自虐式的心态勾勒得极为传神,颇具感染力。
这首歌谣虽然通篇都是内心活动的独白,但是由于构思巧妙,通过人物之口把景物的声响情状、人物的典型动作、独特的心态波动同感情的抒发有机融合,因而造成强烈的艺术氛围,绘出鲜明的形象与生动的图景,传递出真实的感情,构成连环画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