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其一》原文与赏析

《魏晋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其一》原文与赏析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这首诗是写女子向情人设誓,并要求情人也来向她盟誓。

诗的第一、二句是写景,是用女子的口吻点明自然环境。渊冰,深水潭里结的冰。诗中的女主人公对她的情人说,深水潭里结了厚厚的冰。“三尺”是泛指结冰之厚,但正如俗语所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潭水结了三尺厚的冰,说明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是很长时间就这样寒冷了。第二句是说,广袤的大地上都被白雪覆盖着。千里也是泛指,极言面积之广。这两句极写冬天里天寒地冻、白雪无垠的严寒景象,而诗人写这种酷寒的自然环境是用以隐喻残酷的社会环境——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青年男女自由爱情的摧残。这种以自然环境来暗喻社会环境的写法,在古代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如 “建安七杰”曹植的 《野田黄雀行》开头两句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就是以悲风劲吹,海水扬波的险恶自然环境来暗喻曹丕称帝后大杀异己的极端恐怖的社会环境。

三、四两句,写女子设誓说,在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的严寒气候里,我爱你的心就像松柏般不变色,不凋零;而你的心又像什么呢?松树,柏树在寒冷的冬季,仍然是傲然挺立,郁郁葱葱。诚如孔夫子所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论语 ·子罕》)。古中有句: “岂不罹 (遭) 凝(严)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女子说自己对待情人会像松柏一样,无论遭受到什么挫折或外来的压力和打击,永不变心。而盟誓是男女双方的事,我对待你是千秋同此心,那么你对我的感情又是怎么样呢?也会像松柏吗?还是像其他什么呢?这个女子之所以在自己向情人表明心迹后,要求对方也来向自己盟誓,这是有她的苦衷的。在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下,以及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制度的束缚,曾出现过无数的痴情女子遭到情人或丈夫遗弃的悲剧。早在周代民歌中,就有许多弃妇诗,《卫风·氓》的作者就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的悲惨事实,语重心长地向妇女发出警告说: “士之耽兮,犹可说(摆脱)兮;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丈夫抛弃妻子,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他们与一个女子相好,甚至结成夫妻,但后来又变心了,或另觅新欢,于是便对原来的情人或妻子“至于暴矣”,直至把她抛弃。这种情况在南朝民歌中多有反映,如: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 《子夜歌》下同) “欢 (女子对情人的称呼)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感欢初殷勤,叹子(指情人)后辽落。”“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郎为旁人取,负侬(我)非一事。”这么多的民歌,反映女子被情人或丈夫遗弃的事,可见南朝时代,“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丈夫抛弃妻子或男子遗弃恋人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来自封建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在周朝已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经·齐风 ·南山》)”,以及 “取妻如何? 匪 (非) 媒不得” ( 《诗经·豳风 ·伐柯》)的规定,男女两人相处得再好,但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结为终身伴侣的。这种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不知拆散了多少对恋人。当然了,如果男女双方的心都如松柏”,那也会冲破封建势力的枷锁而自由结合的,但许多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民歌中的女主人公才要求情人也盟个誓,也像她一样 “岁寒无异心”。

这首民歌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手法,前两句是赋而兴,第三句则运用比喻手法剖明心迹,第四句则是疑问句。同时“冰厚三尺”,“雪覆千里”又有夸张意味。全诗虽写得明白如话,但却表现出民歌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