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明代诗赏析

厓山大忠祠①

天王舟楫浮南海②,大将旌旗仆北风。世乱英雄终死国③,时来胡虏亦成功④。身为左衽皆刘豫⑤,志复中原有谢公⑥。人众胜天非一日⑦,西湖云掩岳王宫⑧。

①厓山大忠祠,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小岛上。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攻陷南宋临安,宋恭帝赵隰被掳走,宋将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赵昰(端宗)、赵昺(帝昺),继续抗元。十六年(宋祥兴二年),退至厓山,元将张弘范率水军围攻,张世杰率兵突围。这时赵昰已死于、砜洲(在今广东雷州湾外),陆秀夫背负九岁的帝昺投海殉国,宋亡。明代于此修建大忠祠、慈元庙,祠内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②天王,本对周天子的尊称,这里表示仍以宋为正统。杜甫《忆昔二首》之一:“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明弘治时人周用《厓山》:“天王海上难为国,犹恨祥兴似景炎。” ③“世乱”句,一作“义重君臣终死节”。死国,死于国事。 ④“时来”句,乾隆本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八引此诗,“时来”句中“胡虏”二字挖空,因清人最忌“胡虏”等字。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所收李东阳《麓堂诗话》引此诗,作“时来竖子亦成功”,旁注云:“‘竖子’原缺,据《晋书o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句补。”非,实也因清人挖空之故。但《四库》本此句“胡虏”二字竟照书,此亦奇事。 ⑤左衽,古代少数民族服装,前襟向左,与中原之右衽不同,后因以指受外族的统治。刘豫,本为宋臣,高宗建炎二年,任济南知府,金兵南下,缒城降金,后金人册封为皇帝,伪号大齐。《宋史》入《叛臣传》。这里泛喻降元的宋臣。 ⑥谢公,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德祐初,元兵东下,枋得知信州,力战兵败,变姓名入建宁山中。至元二十六年,福建行省强之北行,至京师,病居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遂绝食而死。后人亦将他与文天祥并称“文谢”。 ⑦人众胜天,《史记o伍子胥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⑧岳王,宋孝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其墓前临西湖,墓旁有岳庙。

【说明】 宋室播迁,创建慈元殿于厓山。陈献章曾倡议就其故址建为庙,并撰《慈元庙记》,文中讦责南渡君臣“量敌玩雠,国计日非,往往坐失机会,卒不能成恢复之功。……和议成而兵益衰,岁帑多而民愈困,如久病之人,气息奄奄,以及度宗之世,则不复惜”。诗中的“人众胜天非一日”,即指南宋积弱已久,在岳飞时已是这样,要依靠人众胜天之策,原非一日之功,所以到厓山之困时,就无法挽救危局。天顺时人倪岳亦云:“国破忠臣唯有死,天亡卷土亦无功。”

李东阳云:“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厓山大忠祠》曰,(略)和者皆不及。”

文徵明《厓山大忠祠四首》之三云:“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回首又看强虏灭,寒潮自绕大忠祠。”亦哀叹局势至此已不可分,陆秀夫等只是聊尽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