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作》明代诗赏析

在武昌作①

洞庭叶未下②,潇湘秋欲生③。高斋今夜雨④,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⑤,凄其江汉情⑥。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⑦。

①武昌,县名,今湖北鄂城,明代属武昌府。 ②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楚辞《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③潇湘,犹言清深的湘水。《水经注•湘水》:二妃“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古代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武昌与洞庭,古代皆属楚国境。④高斋,馆舍的美称。作者五言律句,常有求流利而不重对仗的,如《长陵西望泰陵》颔联:“今来寒食节,独望灞陵园。” ⑤重,甚,深。桑梓,指故乡。 ⑥凄其,凄然。其,词尾无义。江汉,长江与汉水。⑦“不知”二句,以雁比自己,实是反话,逆应第四句。

【说明】 这是作者名篇,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云:“李舒章(李雯)云:八句竟不可断。”又云:“五言律皆孟襄阳遗法,纯以气格胜人。”

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八,称此诗为“千古绝调”,“非太白不能作”。而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同治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云:“祯卿此诗,格固高而乏真诣。既云洞庭,又云潇湘,又云江汉,地名错出,尤为诗病。”钱钟书《谈艺录》二九三页云:“然渔洋闻莼客语,必以为大杀风景;盖渔洋所赏,正在地名之历落有致。故《古夫于亭杂录》称温飞卿‘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以为有初唐气格,高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之上。”又在六〇五页云:“渔洋《香祖笔记》卷五以徐祯卿此诗与谢玄晖‘洞庭张乐地’、李太白‘黄鹤西楼月’、刘绮庄‘桂楫木兰舟’三篇并推为‘奇作’,而徐诗‘尤清警’。实则祯卿此篇亦假借韦苏州《新秋夜寄诸弟》:‘高梧一叶下,空斋秋思多’及《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渔洋、越缦均未细究也。”钱氏之博洽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