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明代诗赏析

王稚登

【作者介绍】

王稚登(1535—1612),字伯穀,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嘉靖末,游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炜试诸吉士瓶中紫牡丹,稚登有“色借相君袍上紫,香分太极殿中烟”句,颇为袁炜称赏,引入为记室,校书秘阁。将荐之于朝,不果而罢。隆庆初,复游京师。时徐阶执政,阶与炜有宿怨,有人劝稚登不要自认袁氏门客,不从。万历中,诏修国史,有诏征用稚登等,未上,而史局已罢。有《燕市》等集。

他是相门山人。当时布衣、山人以诗名者多人,声华以稚登最盛,但他的紫牡丹诗及《答袁相公问病》的“书生薄命元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四,讥为“媚灶之词,近于卑田乞儿语矣”,实非苛论,也是山人习气。沈德符《野获编》卷二十三:“向见王伯穀家桃符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哂其太夸。”也说得是。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王伯穀苟能去巧去多,便足名世。”他《哭袁相公》的“山上杜鹃花是鸟,墓前翁仲石为人”,用在哀挽故交上即嫌巧,巧往往流于俗。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引金古良语:“学何李而不佳者,其失肤;学百穀而不佳者,其失俗。肤可医,俗不可疗也。”甚是。

他与秦淮名妓马湘兰深交。湘兰逝世,他曾作传,并赋诗吊之。谈王伯穀生平者,每涉及马湘兰。

湘兰名守真,能诗能画,曾有诗云:“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