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四首》 作于宣宗大中元年 (847) 。这时,李商隐重返秘书省正字任已一年多。新即位的宣宗一反武宗重用李德裕党的政策,而重用牛僧孺党,大黜李党。李商隐因为娶王茂元女,被目为李党,秘书省的清职难以保持下去。当时李党的给事中郑亚外放,出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李商隐接受郑亚的聘请,任掌书记。这组诗就是诗人即将远赴桂林时写的。关于这首诗的意旨,历来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人都认为这一首是借美女无媒难嫁托寓诗人仕途困顿失意之作。这个看法是中肯的。

开头两句描写暮春景色。“哀筝”,形容筝声的清亮动人。筝是古代弦乐器,管是古代竹制吹奏乐器。“永巷”,长巷。这两句说,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轻拂的河边传来一阵阵哀筝急管相随之声。诗人用倒卷笔法,先写闻乐,再点出奏乐之地。又以“何处”发问领起,这就生动地表现出听者闻乐惊奇神驰、循声而往的情态和行为。而且仅用十四个字,便将暮春的旖旎风光、都市人家出游送春的热烈欢快场景渲染得绘声绘色,并为下文刻划抒情主人公自伤迟暮的心理创造出一个典型的环境和氛围。

三、四两句即写抒情主人公“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说:“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指女子)。” 古乐府《捉搦歌》 云:“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嫁不售”,嫁不出去。“东家老女”容华绝世,只是由于出身贫贱,无人作媒,这才老而难嫁。“嫁不售” 三字已传达出她内心的悲怨。妙在其后突接以 “白日当天三月半”句,推出一个丽日当天、春光将暮的空镜头,更将东家老女面对美景而触引起的迟暮之感表现得非常含蓄深婉,耐人寻味。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平平无奇’细思之却兼有赋、比、兴意蕴,即既直写实景,又兴发人物心情,更暗寓其青春将逝。清人冯浩誉为“神来奇句”( 《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颇有见地。

五、六两句,以贵家女子的春风得意同“东家老女” 的婚嫁失时作对比。“溧阳公主”是梁简文帝的女儿,嫁权臣侯景,为景所宠。这里借指贵家女子。同样是暮春三月,丽日当天,东家老女面对樱花垂杨,耳闻管弦竞逐,却因年长难嫁而倍感凄凉孤独;而贵家少妇却喜气盈盈,与夫婿一起趁清明暖后同墙观景。一忧一乐,对比鲜明,令人感喟。

结尾两句,写东家老女游春归来之后,辗转不寐,直到五更,只有梁间燕子听到她夜来的声声长叹。诗人以不解人情的梁燕犹闻长叹,来反衬东家老女的不幸和痛苦竟无人理解与同情。托物抒情,侧面虚点,亦颇隽妙。

这首七古显然是有寄托之作。诗中的“东家老女”,正是诗人的自喻。李商隐渴望为世所用,但在仕途上长期蹭蹬,所任秘书省正字职位卑微,非但升迁无望,反而有不得不去的苦衷。年已三十六,竟无法得到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机会,这不恰象那姿容虽美而无媒难嫁的“东家老女” 吗?诗中的 “永巷”,暗射秘书省。“溧阳公主” 则隐喻那些家世优越靠后台支援而飞黄腾达的贵胄少年。第七句的“归来”则暗示离开秘书省,即将远就桂幕。诗人所运用的喻象和典故,精妙贴切,诱人联想,笔墨省俭。诗的语言明朗通俗,饶有民歌风味。诗押仄声(去声) 韵脚,在音调上也传达出一种喟然长叹的情味。正如刘学锴先生所说:“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这首唯一的七古是别具一格的。”(《唐诗鉴赏辞典》 1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