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文与翻译、赏析
(旦上,唱)
【绕地游】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 (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 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 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 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 (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 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 (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 早茶时了,请行。(行介) 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 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 (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 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 去罢。(贴) 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 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 一名 《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即汤辞官返乡那年。故事情节主要依据明人何大抡辑 《重刻增补燕居笔记》 中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剧写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之独生女儿丽娘,因读 《诗经·关雎》 篇而情有所动,私出闺房,到后花园游玩,至牡丹亭小憩,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随即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自画小像,抑郁而终,葬于后花园中。杜宝升官离任,按丽娘遗愿,在后花园筑起一座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赴试,路经此地,借宿观中。一日,于花园中拾得丽娘自画像,万分倾慕,礼拜呼之。适逢丽娘之游魂四处飘荡,寻其意中人,闻得柳生呼唤,遂与之共寝。柳生依丽娘的嘱托,掘墓开棺,丽娘复活,二人结为夫妇。柳生前往临安应试,又值金兵入侵,延期发榜,乃乘间去
杜宝的淮安任上报告丽娘生还的喜讯。不料杜宝非仅不信,反诬之为盗墓贼,吊打拷问。幸而传来得中状元的消息,柳生方才获释。杜宝因抗金有功,擢升平章军国政事。他虽然接受了女儿还魂再生,但对其与柳生的自主婚姻仍不予承认,直到最后皇帝出面调停,夫妇才得团圆。
《惊梦》 为全剧第十出。所谓 “惊梦” 乃因杜丽娘梦见书生柳梦梅与之幽会而得名。之所以得梦,又因游了后花园引发春情所致。故此剧在演出时常将 “游园惊梦” 联称。今选数曲即本出之前半 “游园”。
杜丽娘虽然曾在 《训女》 (第三出) 中出来听从父亲的严训,也曾在 《闺垫》(第七出) 中出来领教垫师的教诲,但作为主人公的正面出现,本出还是第一次,所以作者付之以不同一般的意义。首先是变被动为主动。听训也好,领教也好,她都是被动的,独独这一次迈出闺阁去游后花园,却完全出自她的主动。其次是破天荒头一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她在历赏花园景色之后曾嗔怪道: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可见近在咫尺的后花园对她是一直关闭着的。而当神秘的大门被打开,满园春色扑面而来,她在喜出望外之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从而完成了这位久遭禁锢的大家闺秀的青春觉醒,就成为理之当然,完全可以理解了。所选数曲恰恰反映了这种觉醒的心路历程。
春眠不觉晓。黄莺儿的叫声吵醒了主人公的迷梦,纷乱的阳光照得人顿时兴奋起来,禁不住跑到户外去一吸这沁人肺腑的春意。从 “梦回” 到 “人立”,一开场就表现出杜丽娘 ( “旦” 扮) 在春天的醒悟。
【步步娇】 和 【醉扶归】 二曲,则表现的是杜丽娘在准备游园时的欢愉的心态。望着庭院里那飘动的游丝突显春光四溢,少女的春心也随之躁动起来,穿衣裙,梳云髻,插花钿,忙之不迭。临出门,照照镜,这一照竟被自己的美貌惊呆了。对此,她正话反说,不说自己想照镜,而是镜子在偷看她,由于 “没揣” 的——不曾料到,所以猛的一闪,结果闪歪了刚刚梳好的云髻,又嗔怪起镜子来了。这一生动的细节,把青春少女面对自己的美貌而不忍对视的那种激动、娇羞、天真和调皮,真个一展无遗。仅只一照面庞便有如此光彩,当着步出春闺,全身呈现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其娇美的风姿神韵更复何言。
这时听到使女春香 ( “贴” 扮) 夸赞小姐 “今日穿插的好” (可见小姐今日打扮连身边侍女也难得一见),丽娘却颇不以为然,回答说,你看到的只是红艳艳衣裙的艳丽,亮晶晶头饰的珍贵,哪知道我平生喜好的是天然呢! 说到 “天然”,自会想到李白诗中的名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杜丽娘所追求的 “爱好是天然”,正是一种不事雕饰的来自天然的本色美。所以当她唱出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时,既指出春天的美好——自有 “天然” 的不被人赏识的遗憾,也流露出自己青春的美丽——另一重 “天然” 被人埋没的幽怨。于是乎在这小庭深院,天然的少女和天然的春光开始融汇在一起。所谓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虽是形容女子美貌的现成语汇,用在这里却显不俗,因为主人公就置身于鱼、雁、月、花的天然景色之中,鱼沉、雁落、月闭、花羞也就成为突出主人公自然美丽的真实写照。
下一支 【皂罗袍】 更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它之所以为人赞赏,由自少女情怀和春意氤氲的完美结合,奏出一曲春天的颂歌、青春的礼赞。“姹紫嫣红” 是百花怒放呈现出来的绚丽色彩,“良辰美景” 是气象万千表现出来的春意流动,这是连天也奈何不得的,只能任其沛然四溢。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完美画面之后,都附之以煞风景的事物,“姹紫嫣红” 付与了 “断井 (废井) 颓垣 (残壁)”,“良辰美景” 又无 “谁家院” 去欣赏; 天都奈何不得的景色却惨遭人事的摧残,两两相对,更映衬出春色的孤独堪怜。下面的曲辞是四字一组组成的对偶句: “朝飞暮卷”,指云气舒卷; “云霞翠轩”,以彩云缭绕形容阁轩的高耸; “雨丝风片”,指和风细雨;“烟波画船”,以烟波浩渺形容画船的远去,这些都是温煦春日的典型征象,组成一幅天上人间、色彩飞动、春意盎然的三维图画。话锋一转,如此景致却被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一笔抹煞。“锦屏人” 指的是富贵人家,他们只知圈在锦屏包围的狭小天地里,哪里懂什么春光的明媚、天然的美好? 丽娘虽也在 “锦屏” 中长大,但一句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分明已与父母那样的 “锦屏人”划清了界限,因而也就跃身 “锦屏” 之外,自立 “天然” 之中,别具只眼,不同流俗,最终形成孤芳自赏、傲然独立的天然美的化身。
看着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却听得春香说: 花儿都开了,只有那群花之首的牡丹尚在含苞待放。这自然反映了一种期盼。而杜丽娘在 【好姐姐】 一曲中所作的回答却似乎另有一番深意: 不论是早开的杜鹃花如啼血般的红遍远山,抑或迟开的荼蘼花像醉酒似的软伏地下, 高贵的牡丹会同它们一道送春归去, 一样会凋谢下来,了却其青春生命。这里的牡丹显然有其自喻的成分,即虽然独领风骚,但因没有爱的呵护,依然会孤零零地萎顿下去。若不是生发出这样哀思,就不会在听到春香提醒时,望着那成双结对的莺莺燕燕发呆愣神儿: 羡慕它们呢喃软语 “明如剪” 似的清晰、“溜的圆” 似的甜美,尽情享受着爱情的滋润了。如果联系后面的情节,梦中得到爱情,梦醒若有所失,终至思恋不已,憔悴而亡,这句 “春归怎占的先” 竟不幸成为青春早夭的谶语,无疑也给游园所获得的回归天然的个性解放又敷上了一层郁郁寡欢的悲剧色彩。
游园一节,可谓是满兴而来,扫兴而归。春香想的是园中景致 “委是观之不足”,丽娘却报以观之不足的景致任由他人去观赏,对于我来说,即或所有景致都游遍了也毫无意义,倒不如回房休息,这显然是气话,一种叹无知音的苦闷涌上心头,再难排遣。然而,面对良辰美景叹惜无人共赏的思绪,岂不正反映了丽娘的青春觉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