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原文】
春歌
秦地罗敷女[1],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2]。
蚕饥妾[3]欲去,五马[4]莫留连。
【注释】
[1]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2]素:白色。“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3]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4]五马:据《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原文】
夏歌
镜湖[1]三百里,菡苔[2]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3]。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注释】
[1]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2]菡苔(hàn dàn):未开的荷花花苞;荷花的别称。
[3]隘:狭窄。此处是使动用法。形容人多。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原文】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1]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2]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3]。
【注释】
[1]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2]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3]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罢:结束。
【原文】
冬歌
明朝驿使[1]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2]。
【注释】
[1]驿使:官家送信与文书的人。驿:驿馆。
[2]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赏析】
《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春歌》用采桑起兴,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
《夏歌》以荷花起兴,借西施来感慨天下人都重视美色。
《秋歌》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心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子夜吴歌》古体原为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李白的独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