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司户蕡·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 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 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 凤巢西隔九重门。

诗题中的“刘司户蕡”即柳州司户参军刘蕡。刘是李的好友。刘蕡是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能文,性情耿直,嫉恶如仇,有澄清天下之志。大和二年(828),他在应贤良方正科的策试中,切论宦官专横,危害国家,应予诛灭。试官与朝廷的一些大臣,虽然赏识他的策论,但怕得罪宦官,被黜而不取。但他因此而名动京师,令狐楚在兴元,牛僧孺在襄阳,都召用他为从事。后授秘书郎,不久即遭宦官诬陷,于会昌元年(841)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故称“刘司户”。大中二年(848)春初,李商隐由江陵返回桂林郑亚幕府途中,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李商隐写此诗相赠。

首联,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勾画了刘司户悲剧遭遇产生的社会背景。二人相会于黄陵山上的黄陵庙。此庙相传是舜妃葬地。黄陵山位于湘江汇入洞庭的咽喉之地,山峰矗立,水势湍急。狂风掀起恶浪,岸旁山石为之动荡,下了双锚的船,在昏暗的天色下停泊着。这是湘江惊涛骇浪的实景描写,更是晚唐王朝政局动荡不安和日趋险恶的生动写照。它巧妙地交代了刘司户悲剧遭遇的社会背景。

颔联叙写了刘司户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出句是说已剪断了燕地鸿雁初飞之势。比喻刘蕡应试贤良方正科,正欲初试锋芒,就遭到了宦官的打击。刘蕡的家乡属古幽燕之地,故以“燕鸿”为喻。对句是说友人遭到了比以前更大的打击,使他受到了更大的惊动。屈原被逐而作《离骚》,后人因称屈原和被贬谪之人为“骚客”。这里的“骚客”指被贬谪的刘蕡。“后归魂”是说诗人不久将要北归京师,而刘参户却赴贬所,归期难料。果然,第二年秋天,刘氏客死于浔阳。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听到噩耗后,一连写了四首诗哭吊,足见二人交谊之深。这一联,诗人通过“已”、“更”二字,非常紧凑而又把刘蕡一生中两件不幸遭遇联结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不幸遭际的沉痛和愤慨之情。

颈联,诗人运用典故宽慰刘司户。这联的意思是说:你才华卓著,象贾谊一样,会很快地被召回朝廷,那时你行至荆楚之地,将引吭高歌,奋思欲飞。诗人在宽慰友人之时又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和同情。

末联写二人相逢时悲欢交加的心情,为友人发出了君门万里而衔冤难伸的慨叹。

“万里相逢”,指诗人与刘蕡在远离京城的黄陵相遇。“欢复泣”指二人为相逢而欢喜,又为随即要分离感到难过而涕泣。“凤巢”句是说,刘司户这样的贤才被贬,西北关山阻隔,君门九重,沉冤难诉。这就照应了“重碇危樯白日昏”。它既写出了诗人对刘司户的深切同情,更是对晚唐腐朽政治的愤激的控诉,其中还寄寓着诗人自己的官场失意的身世之感。

全诗构思精巧自然。诗人由眼前的江风扬浪、乌云翻滚、重碇危樯、白日昏暗,写到国家的腐败和友人的遭冤,又运用典故,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宽慰,景语之中含有情语,以景寓情,把友人的遭遇同自己的身世之感交融一体,生动感人,极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