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王绩》原文与赏析

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 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 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

诗题中的乡人指朱仲晦,他有《答王无功问故园》诗。王无功即王绩。朱的答诗在下一篇鉴赏。

王绩久客京华,正在十分思念故园的时候,忽然碰到老乡朱仲晦,他是何等高兴啊!于是,一面热情招待他,一面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向他了解故园的情况。从琐琐屑屑、絮絮叨叨的提问中,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首段写诗人跟老乡会面的情景。诗人说, 自己在外羁旅漂泊多年,如今年事已高,还没有想到要回故乡去看看。突然在门前接待了一位客人,说是从他的故乡来的,立即触发了他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跟老乡握手之时,乡愁涌上心头,推向眉尖,不禁老泪纵横。但忽然悟到这样对待老乡太不礼貌,赶紧破涕为笑,摆宴饮酒,热情地招待他。饮酒之间,不断地向他打听朋友和熟人的情况,详细周到地询问子侄辈的情况。这一段描写虽很简炼,但自然而逼真地表现了他突然见到老乡后心理上的种种变化。

中段是此诗重点部分。除开头两句提了一个问题外,其余都是每句提一个问题, 总共提了十一个问题。“敝族有很多幼弟子侄, 哪个经常去欣赏池塘亭台?旧有的花园还在吗?新树也应该栽种了吧?柳树之间的行距是疏还是密?建构茅斋的规模是宽还是窄?何处移植了竹子?又种了几株梅花?小渠中该不会断水吧?石头上估计都长了青苔吧?天井中的果树哪一棵先熟?林圃中的花树那一株后开?”所问全是池台园圃梅柳花竹之事, 于此既可看出他闲适恬淡的个性, 又可看出他对于故园的深挚感情。

王绩追慕陶潜的为人,向往山水田园和饮酒的乐趣。他在《游北山赋》序中说:“绩南山故情,老而弥笃;东坡余业,悠哉自宁。酒瓮多于步兵(阮籍),黍田广于彭泽(陶潜)。皇甫谧之心事,陇亩终焉;仲长统之规模,园林幸足。独居南渚,时游北山,聊度世以为娱,忽经年而忘返。西穷马谷,北达牛溪,丘壑依然,风烟满目。孙登独坐,对嵇阮而无言;王霸幽居,与妻孥而共去。窗临水石,砌绕松篁。类田园之去来,亦已久矣;望山林之故道,何其乐哉!”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向老乡详细询问的是园林竹石, 而人事变迁方面的情况只是一笔带过。

此外,王绩所问故乡园林竹石之事,极其具体细微,甚至关心到小渠是否断水,石上是否生苔,哪一棵果树先熟,哪一株花树后开。如果他在故园时,不是一一亲手栽培浇灌,不是非常熟悉,是问不出来的。而经他这一问,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情,便盎然纸上。因为正是从琐屑中见出真情,于絮叨中体现亲切,所以琐屑絮叨反倒成了此诗的特点和优点。这真是文字的妙用!

末段呼应首段,向老乡表达了诗人急于回乡的心情。诗人对着老乡说,我由于长期羁旅他乡,关心故乡事物的心情特别浓重,所以问得很多很杂,希望你不要迟疑,只管回答好了。我不久就要驱车回到故乡去(“下泽”是一种适宜于在沼泽地上行驶的短毂车),尝尝故园的新鲜蔬菜。这个结尾也写得异常亲切有味,跟全诗的基调是完全和谐一致的,这样,便更增强了中段提问的亲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