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诗经》》原文与赏析

经》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 鸟覆翼之。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 以迄于今。

这是《诗经》中周部族史诗之一,构思奇特,富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传说周部族的始祖弃是炎帝、黄帝两个氏族部落的孩子。经研究上古史专家考证,具体说来,弃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母亲是炎帝部落中一个氏族有邰氏的女儿姜嫄。挚、尧、契都是弃的异母弟兄。舜则是颛顼的后裔。他们是同时期人。据说弃长成后,就以有邰氏所在地今陕西省沮水、漆水河畔的武功县一带为基地,发明了农业,建立了周部族,并且被部落联盟首领尧任命为农师,被舜任命为“后稷”——管农业生产的官。后来,本部族人口繁衍,他的曾孙公刘就率领部族北上泾水河畔的豳地(今陕西省彬县一带),建造新的家园。到了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太王),因受不了北方薰育族的侵扰,又率部向西南迁徙,到达渭水河畔的岐山下(今陕西省岐山县一带),建成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富饶的周原农业区,并最终完成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奠定了“王业”。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孙子文王、曾孙武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跟东方的商王朝斗争,最后推翻了,商纣王的暴虐政权,建立周朝。周部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文王》以及《诗经·周颂》《诗经·鲁颂》中的一些诗篇, 都是周人自述其创业过程的英雄史诗。它们描写了周部族在漫长岁月中经历的种种困苦,向自然、向其它部族所作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具有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一样的性质,而写作时间可能还要早二百年左右。可惜的是当时我国没有象荷马一样从事一以贯之的积累与编唱的人,所以周部族的史诗成为零星篇什,缺乏巨大的规模。但就《生民》等篇的作者来说,其艺术才华是一点不比荷马逊色的。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生民》的故事情节:一、姜嫄孕育后稷的经过,二、后稷被弃和自然成长的经过,三、后稷从事农业劳动和指导部众播种收获的经过,四、后稷祭祀上帝的礼仪。第一部分包括三节,第一节写姜嫄受孕的神奇故事。诗人说,当初生出我们周人的,是姜嫄母亲。她怎样生出我们周人的呢?由于她能真心诚意祭祀神明,来祓除无子的命运,终于踩上了上帝足迹的拇指印,身体便惊喜地颤动;后来经左右之人的帮助,颤动才停止。于是就妊娠了,她更注意生活的严肃性,最终生下了孩子并且抚育,这就是小后稷。在上古,人们没有人类起源的知识,也没有遗传的知识,只得赋予神话的幻想。第二节写姜嫄分娩的神奇传说。到了那月份,姜嫄的头生子象一只小羊滑下地,产子十分顺利,但是孩子的胞衣不破不裂, 十分奇怪,母亲并无痛苦,无灾无害,显示出那种灵怪。姜嫄心中作气:是上帝不安宁而作祟?还是他对我的祭祀不开怀?让我养出个肉球来!看来先民对生育也缺乏科学知识。第三节写后稷多次被遗弃而不死的奇迹。可以设想,生出这个怪物,氏族的人会发表议论:什么上帝的爱抚,明明是个怪胎;这事太不吉利了,会小会是妖孽?留在氏族里是个祸害,应该药扔掉……诗人说,姜嫄母亲没办法,把它丢在窄小的巷子里,想小到牛羊走过都避开,并加以抚爱。姜嫄又把它丢进平地上的树林中,不巧人们住砍柴,这样弃婴要挨人责怪。狠狠心,把它丢在寒冰上,一群鸟儿飞近来,张开翅膀,垫的垫来盖的盖。啊,暖和过来了,肉球象蛋壳一样裂开,里面是一个胖乎乎红通通的小男孩。鸟儿才离开,后稷呱呱哭起来。哭得好伤心,声音这样长,这样大,一条路上象猛雷炸开。氏族的人闻声赶到,姜嫄母亲好心疼,一把将乖乖抱在怀,取个名字就叫“弃”,泪水滚滚连声说:“我做妈的不应该!”在这里,先民既歌颂后稷是不平凡的英雄,更赞扬了崇高的母爱。这一节妙在细腻地刻划了姜嫄母亲内心的矛盾与斗争,痛苦与欢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庄严的母爱,感人肺腑!

第二部分即第四节,作者说,后稷这小家伙爬来爬去,忽然一抬脚站得笔直,竟然不要吃奶,吵着要自己寻找东西吃。种呀种大豆,大豆长得旺盛而茂密;一行行禾苗儿多漂亮,麻呀麦呀部长得挺拔而有力;大瓜小瓜也长得顶结实。这一部分写后稷从小喜欢试种各种植物,培育出好多作物,是一位杰出的农业天才。可是我们知道,优良品种的产生,是一代代劳动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决非一人一时的杰作。因此, 与其说后稷是各种庄稼的培育者,毋宁说他是先民的化身。神话是被神化了的自然界和劳动者本身,是先民对自身劳动自豪的赞歌,是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结晶。学术界一般认为,神话是纯粹的幼想与虚构,传说却是有一些历史事实的影子。后稷这一历史人物或许具体存在过,他可能对祖国最初的农业生产作出过重大贡献。作者将他神化,说明这一形象具有神话和传说的双重性质。

第三部分包括两节。第五节写后稷长大后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并且带领部众在有邰建成家室。作者说,后稷种庄稼,有观察土壤、因地制宜的好办法。拔除那些长长的杂草,播下金黄的谷粒。种子吐芽又抽叶,禾曲一丛丛,渐渐长得高,发棵好,吐穗早,杆子既结实,穗粒又很饱,沉甸甸,压弯了腰。他受尧舜之封,在有邰把家室建造。这里,写弃积累了土壤学、良种学、作物栽培学、机物保护学等知识,又反映了原始公社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萌芽,国家开始出现的情况。第六节写后稷又培育出五谷的新品种,并鼓励部众大量种植,使农业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作者说,后稷把良种来发放,有黑黍,有双米黍,有红高粱,有白高粱……黑黍、双米黍种满地,一边收获一边按田亩统计产量;红高粱、白高粱种满地,收割时抱起,背起……秋收结束,就回来开始祭祀。关于当时的祭祀,王应麟在《诗考》中说:“后稷始受国为祭主,故曰肇祀。”严粲《诗辑》亦云:“后稷封邰,初祭宗庙也。”按古代制度,立国方可祭天地宗庙,由此可见从姜嫄到后稷都是艺术形象,时间跨度极大,可能从母系社会末期直到周部族“封国”的建成,足征周部族历史的悠久,物质生产的繁荣和古老文化的光辉夺目。

第四部分包括两节。着重描述后稷祭祀上帝的仪礼。第七节写用谷物祭祀上帝,祈求来年丰收。原始期人们限于科学水平,认为有超人类的神主宰一切,对之诚惶诚恐,顶礼膜拜。作者说,怎样祭祀呢?有的舂谷,有的舀米,有的颠簸,有的搓细,淘米声音溲溲响,蒸饭热气向上扬。出主意,齐商量,取来香蒿、牛油拌上黍米、高粱,一起燃烧香喷喷。再到庙外祭路神,宰只公绵羊,用火烧,用火烤,祈求来年好收成。第八节继续描述祭祀仪礼。肴肉盛进高脚盘,木盘陶碗装个满,供品的香气往上升,上帝享受真开心,上帝闻一闻,浓烈的香气真不差! 自从后稷祭上苍,大概没有过错挂心肠,直到今天平平安安一个样。作者抒发了对始祖的崇敬心情,认为后稷功绩伟大,为周部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繁荣昌盛。

这首诗基本上采用赋的手法,对后稷的主要功绩“直陈其事而铺叙”,有头有尾,交代清楚,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它是四言诗,以四言句子为主,有节奏,善押韵,富于音乐性,便于诵读。语言上,运用大量排句,使用迭词,选用象声词、同义词,能辨析词语间细微差别,并且有了对偶艺术的萌芽。全诗基调肃穆,风格端庄,与英雄史诗的内容和谐统一,也显示出先民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