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百姓吟·孟郊》原文与赏析

孟郊

无火炙地眠, 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 棘针风骚骚。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但性格耿介孤直,始终不愿同流合污。孟诗绝大多数是倾吐穷愁寒苦之声的,“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是最能代表他心声的两句诗。苏东坡把孟郊与贾岛并列,称为“郊寒岛瘦”,又说孟郊“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孟郊写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常常别出心裁,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寒地百姓吟》便是一首代表作。

此诗构思新奇,先从寒地百姓的哀号写起,这是极平常的开门见山的方法;接着以富贵人家夜宴与寒地百姓哀号作强烈对照,这也是平常写法;再下去就颇不寻常了: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竟然设想冻得忍受不住严寒的贫苦百姓,情愿变作灯蛾,扑到富贵人家华丽的彩灯上,被烧灼而死;但是,华灯却被神仙所使用过的纱罗罩住,灯蛾空绕着飞上千万遭,都无法接近。这种想象和比喻,是违背生活常理的,但又是合情的, 因为它夸张地表达了贫苦百姓冻得忍受不住的惨状。飞蛾扑灯而死,但在死前尚可温暖一下身子,在当时,温暖对于受冻百姓变成第一需要了,于是,其他一切都不顾了。这种匪夷所思是无理有情的,是孟郊从自己的贫苦生活遭遇中体会出来的。最后四句则从飞蛾的比喻进一步发挥联想,想象飞蛾“虚绕千万遭”以后终于落地而死,被遨游的人所践踏;这遨游者是谁呢?诗人没有回答, 只是说了一句答非所问的话:“君子为郁陶!”有修养有良心的人都为上述现象感到悲愤难平!飞蛾扑灯的联想已是想入非非,飞蛾遭践踏的联想简直是“凿空乱道”了,但在这“凿空乱道”中有至情至理,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以至残害,不正象遨游者踩死一个飞蛾一样轻易吗?

孟郊极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抒情写景。此诗开头六句写寒地百姓炙地而眠的情景就是成功地采用了白描手法的范例。贫民无床、无被,更无炉火, 只好在睡前用柴火把地面炙热,然后铺一点席片或破衣之类的东西,趁热睡上;夜半,贫民被冻醒,哀号不已。这时,从破壁刮进来的冷风,飕飕的,象冷箭,象棘针,刺得人遍体发疼,真是苦不堪言,可是又无处躲藏!这一段文字极朴素、极平淡,又极真挚动人,主要靠了白描手法的运用得体。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成功,是要靠丰厚的生活积累的。诗人本身生活极其贫困,对于饥寒之苦有极其深切的直接经验:“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这首诗对比手法也运用得非常成功。贫民炙地而眠,夜半哀号,苦不堪言;富人却“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彻夜宴饮,到天明烹烧食品的香气还氤氲不散。贫民愿化灯蛾被烧死,富人轻纱笼罩着彩灯在享乐。贫民象飞蛾一样被践踏,富人恣意遨游糟践贫民。如此截然不同的生活两极放在一起对照,不需加任何按语和说明,便能激起读者强烈的爱憎。这跟诗圣杜甫传诵千古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