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题 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的《杂说》。《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说”是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一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不拘一格,篇幅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本文大约写于唐德宗贞元后期。当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作者以千里马的不幸遭遇作比喻,借题发挥,批评了当时人才被埋没、受压抑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寓意颇为深刻。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虽说文章发泄的是韩愈个人落寞不遇的怨愤,但由于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文章起到了为所有怀才不遇者鸣不平的作用,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实是一个深刻的揭露。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文中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韩愈用十分简洁的文字,把识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道理讲得如此透彻。全文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脉络清晰而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