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阳后菊花二首》诗词解析

重阳后菊花二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1),依前金靥照泥沙(2)。世情儿女无高韵(3),只看重阳一日花(4)

过了登高菊尚新(5),酒徒诗客断知闻(6)。恰如退士垂车后(7),势利交亲不到门(8)

【解析】此诗是范成大六十岁时家居石湖所作。《齐东野语》:“文穆范成大,晚岁卜筑于吴都盘门外十里,盖因阖闾所筑越来溪故城之基,随地高下,而为亭榭。所植皆名花,而梅尤多,别筑农圃堂,对楞伽山,临石湖,盖太湖之一派,范蠡所从入五湖者也。”是时虽有文人雅士(如姜白石等)前来造访,而大抵门前较为冷落,与居官时迥然不同。于是生出感慨,寓托于重阳节后冷落的菊花,吟咏出来。寂寞的菊花,为露华所浥湿,庄严而美丽,与前几日一样,光彩照着大地。一般的凡夫俗子,芸芸众生,自然不来,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高雅的情致,他们只来观赏重阳这一日的菊花。这便不是来赏菊,而是来凑热闹,于是也不必责怪他们。而重阳后的菊花清新依旧,文人诗客门也不再光临了,这道理也无须深究——接着作者点出自身与菊花同病相怜的惋惜之情:“势利交亲不到门”。这样,诗人便以菊花自喻,揭示了人世间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恶劣习俗,即俗话所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恶劣习俗。作者是居过高官的人,自然是两种感受都颇深切。作者自身高尚儒雅,卜居石湖而又建筑亭台楼阁恐就是为了晚年诗友文章的乐趣。然而,一般读书人多是为了接近官吏而求个进身,兴趣并不在于诗友文章,于是作者感到失望,感到寂寞,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是情理中的事。此诗妙就妙在标题上的“后”字。从前的作者有如重阳节那日的菊花,趋炎附势者前呼后拥;今日之作者恰似重阳后的菊花,门庭冷落而无人瞻顾。同是菊花,竟如此之不同。菊花无知,岂能有感慨?都是作者心境不同,也就是说,作者将自家的感情倾注到菊花的花蕊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