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1),衡阳雁去无留意(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3),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4),燕然未勒归无计(5)。羌管悠悠霜满地(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这首诗是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时写的。他在戍边期间,写过几首反映边地生活的《渔家傲》,都以“塞下秋来”为首句。这是其中的一首,主要写边塞的萧条景色和远离家乡,久戍边塞的将士们那种沉重的心情。词的上片写景,下片着重言情,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全词以情为主,景色不宾,结构十分完整,层次非常清晰。词的上片,作者调动其视觉,听觉、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边陲荒凉冷漠的景象:北雁即将南归,没有任何留意;边塞上的风声、雨响、人喊、马嘶等特有的声音伴随着军营的号角一齐发出。这眼中所见的“远去”,耳中所闻的“近来”,本乃凄凉之处,又加上了悲壮的气氛。而作者不止于此,又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来写边塞景色的“异”处。你看,起伏的山峦象屏障一样矗立着。傍晚时分,烟雾迷漫,即将西沉的红日正照射着一座大门紧闭的城堡……这是多么荒凉的景色啊!所见若此,身临其境的人就不免产生了一种思乡之情。一位白发将军,举起“浊酒一杯”想借酒浇愁。可是这又怎能排遣离家万里的乡愁呢!由黄昏进入深夜后,听到的是悠长的羌笛,看到的是银白的浓霜,又怎能入睡呢?在下片里,“一杯”和“万里”相对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家万里”固然点出回乡路途遥远,但这并不是“有家归不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未能如东汉窦宪那样打退匈奴的侵扰,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然后班师回朝。这样,就表现了将士边塞寒苦,久戍思乡和强敌未灭,国不安然,因而还不能卸甲还乡的矛盾。但作者只用“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就写出了将士高度的责任感,使人不得不对这一白发将军肃然起敬。《渔家傲》一词,虽受一些文人讥讽,称其为“穷塞主之词”,但通过此语恰表露出与众不同的价值来。这首词一反五代以来写景则春花秋月,抒情则闺怨情愁的柔弱词风,抒发了悲凉壮阔的情感,开辟了新的境界,有力地促进了词的解放,给后来的宋词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的功绩在于开风气之先。这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