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九歌》诗词解析

九歌

《九歌》之称,起于远古。《离骚》说:“奏九歌而舞韶兮”;《天问》说:“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山海经》说:“夏后开上三嫔(宾)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记载完全吻合。据说是启从天上偷来的。此属神话传说,然亦是历史之曲折的反映。《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部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神歌舞的歌词加工改写而创造出来的。王逸的《楚辞章句》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朱熹说:“……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从内容上说屈原“见已之冤结”和“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未免出于臆测。然而,从情调上,却杂揉着屈原幽思怅惘之悲与坚贞不渝之志,从《九歌》中篇篇可感。

王逸与朱熹以为《九歌》是屈原放逐后创作的,从诗中的哀怨情调与沅湘一带的风俗可证,恐正是一种“江价之遗风”。郭沫若以为“《九歌》是屈原未失意时的作品”。理由是“歌辞的清新,调子的愉快”(见《屈原赋今译》)。这“清新”和“愉快”恐怕是与《离骚》和《九章》相对比而言的。然而《九歌》是改写民间祭神的诗歌,而《离骚》与《九章》是直接叙写自身的遭遇,情调固然是不同的。不过,《九歌》的哀怨情调也是处处可见的。

《九歌》有十一篇,与“九”之数目不合,引出许多歧见。明黄文焕《楚辞听直》将《山鬼》、《国殇》、《礼魂》合为一篇,拢为九篇。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分别把《湘君》和《湘夫人》、《大司命》和《少司命》各合成一篇,也拢为九篇。清林云铭以为:“《山鬼》与正神不同;《国殇》、《礼魂》乃人之新死为鬼者,物以类聚,虽三篇实得一篇,合前共得九。”王夫之以为《礼魂》是各篇通用的送神曲,则为十篇。闻一多以《东皇太一》是迎神曲,加迎神曲不充其数,适得九篇。游国恩与马茂元赞成王夫之的说法,则《九歌》实为十篇。马茂元以为:“其实,《九歌》之所以名为《九歌》,和它的是否为九篇,并没有固定的、不可移易的关系……它之所以标名为‘九’,只是说,由多数歌辞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乐章。歌辞的实数并不受九的限制。”游国恩与马茂元都以为,以每篇诗祭祀一个神(鬼)而论,应是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