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双调·折桂令〕中秋》诗词解析

〔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1)?照彻乾坤(2),印透山河。玉露泠泠(3),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5),不醉如何。

【解析】此诗是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小令,表面看是写景,实际上是言志。此诗的显著特点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虽然思想感情各有异同,然而构思、比喻、词句均是栝辛弃疾词而来。辛弃疾词的词牌是《太常引》,标题是“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此为上半阕。下半阕在栝时用意有所变化。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稼轩居士借咏月表达两个意思:一是白发丛生,报国之日无多;一是“斫去桂婆娑”,以使“清光更多”。前者从“白发欺人”句可见。后者所喻,说法不一。其实是指铲除朝廷里的昏聩权臣,以使皇帝重用自己,以抒报国之志。辛弃疾以桂树婆娑的枝叶比喻朝廷中的佞臣,阻挡了自己的进身之路。

张养浩的小令前半部分也是写明月与秋空,意境与辛词相同。首句“飞镜谁磨”,乃是虚问。作者也不知是“谁磨”,更无须追索之。只是他照彻了乾坤,印透了山河,这就极好,“谁磨”则无须深究。这中秋之夜,有冷冷的玉露,好象洗浥了秋空一般,明彻万里,作者心神为之一荡。往日的胸中郁闷之气,今夜涤荡一空,好清爽的夜,好明彻的心。下面作者取辛词不同之意,既便是“桂影婆娑”也“尽无(防)碍”,因为今夜的清光比往日(常夜)更多了。“老子高歌”,作者自称“老子”,有不逊于世,孤芳自赏之意,有我行我素之心。如此恹恹的良夜,不醉酒又干什么?

小令与辛词意境相同,但寓意却不相同。辛词是一种进取精神,与奸佞权臣斗争到底,以求光复祖国山河的一种斗争精神,忧国忧民之心可见。张养浩的小令则唯求得自我的解脱,不理彩它“桂影婆娑”,有“穷则独善其身”之志。对比而言,辛弃疾求得的是解放,解放自己受压抑的处境,进而解放北方受奴役的人民;张养浩求得的是解脱,解脱自身的羁绊,求得个自我清心。二者的高低上下不言而喻。栝手法是古代词曲常用的手法。栝虽也不失巧妙,但终不如自己创作更富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