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卜居成都草堂后,曾于春日在草堂附近的锦江边漫游,写了一组题作《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诗。上面这首是其中的第五首,是一首即景。即兴之作。
首句点明“江畔独步”所到之地为锦江之东、师塔之前。对这句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记云:“余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即杜甫草堂所在之县,故城在今四川郫县东),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于是乃悟杜诗‘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联系这段记述,可以想见:这座黄师塔的周围必有林木,而诗人则漫步行吟于清江与茂林之间,正是引人入胜的“寻花”处所,也是诗篇所展示的这幅春游图的背景。
次句“春光懒困倚微风”,刻画“江畔独步”时的季节、天气。对这一句,如果从字面试加推敲,春光既无形迹,更无感知,何来“懒困”?懒困,应是人在春光下的感觉。这里,诗人却融我入物,移情于景,化自我的感觉为景色的感觉,把春光写得不仅懒困,且因懒困而思有所倚靠,而其倚靠的竟是本来也无形无迹的微风。其设想和造语似乎悖于事理,但却摄取了春光的神理与情态。这正是“无理而妙”(贺裳《皱水轩词筌》中语)的取神之笔,而有了这一句承上启下,就使上句所写的那一师塔前、江水东的环境荡漾着春机、生意,也为后一句所将着重描画的那一簇桃花起了烘染气氛的作用。
三、四两句写“寻花”而终于见花。上句“桃花一簇开无主”是对所见之花的全面描述。短短七个字,含有四层意思:一是点明花的品类为色态娇艳、最足以表现春光的桃花;二是交代花的数量,既非单树,也不成林,而是一簇;三是显示花的状态,既非含苞待放,也未零落凋谢,而是正在盛开;四是说明花不是开在人家的园内或院内,而是任人尽情观赏的野生无主之花。这样,只一句诗就把花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写到了;下句就集中笔墨,专写花的颜色。“可爱深红爱浅红”是一句问话,正如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所解说:“言桃花无主,可是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之意。”杨伦《杜诗镜铨》则称这句诗“叠用‘爱’字,有致”。句中的后一个“爱”字,一本作“映”,或作“与”,那就把原是富有情致的自我诘问之句变成了平实无味的客观表述之词,从而使诗句大为减色,实不可取。这里,只有用一句问话,才能充分表现桃花的颜色之美与诗人的爱赏之深。诗人独步江畔,寻到桃花,远望灿若红霞,近前细赏,则见花色或深或浅,色调各殊,不禁为之心醉意迷,目不暇给,连自己也不知道所更爱的是深红之花还是浅红之朵。诗句以问语出之,正传神地道出了诗人当时留连花前的情状。而且,就全诗而言,以这样一句问语作结,也使诗篇摇曳生姿,篇终有余音不尽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