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秋宿葛岭涵青精舍》古诗赏析与原文

厉鹗

书灯佛火影清凉,夜半层楼看海光。

蕉飐暗廊虫吊月,无人知是半闲堂。

此诗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原题共二首,这是第二首。葛岭,在杭州西湖宝俶山西面,相传是晋代葛洪炼丹之所。精舍,即佛堂。南宋度宗时,权相贾似道曾赐第葛岭,筑半闲堂,把自己的塑像置于堂中,又取美貌宫人及娼尼为妾,日肆淫乐,曾与姬妾们据地斗蟋蟀,置军国重事于不顾。当年权相寻欢作乐的半闲堂,如今却成为凄清的佛堂,这首诗即感此而作。

“书灯佛火影清凉”,精舍之中,大佛之前,一抹暗淡的灯光,照出夜读人孤寂的身影。“佛火”,指佛前的琉璃灯。点明“精舍”的题面。“清凉”二字,既写境地氛围,也透露内心的感受,同时点出秋天时令。“夜半层楼看海光”,层楼,高楼。看海光,其实就是看大海的日出,因为葛岭的最高处是初阳台,登上初阳台,向东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钱塘江,相传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还能看到东海日出。“葛岭朝暾”,即是西湖胜景之一。这里“夜半层楼看海光”,是写作者夜间辗转不能成寐,这时有一丝微光透入窗棂,以为天色已明,想登上高楼去看大海日出,这是对秋夜月光的一种幻觉。接着笔意一转,“蕉飐暗廊虫吊月,无人知是半闲堂”,这两句写作者不眠步月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回廊幽暗,芭蕉在秋风中摇动,枯叶窸窣,秋虫在冷月下哀鸣,仿佛是在凭吊这历史的遗址。如此凄凉的境地,又有谁会知道这里曾经是奢靡繁华的半闲堂呢?当年贾似道曾在这里与姬妾们斗蟋蟀取乐,而今这哀鸣吊月的蟋蟀,却分明在吟唱一曲挽歌。时移世换,历史无情,当年这位炙手可热的权相,大概不会想到他这安富尊荣的第宅,身后竟会变成清冷萧索的佛堂吧?作者面对一片冷月秋声,发出了一种苍凉的历史感慨。“无人知是半闲堂”,这决不是为半闲堂遗址的沧桑变化而惋惜,却是对贾似道之流误国权臣的一种冷峻的讽刺。他们尽管生前可以显赫一时,死后却难免遭到人们的鄙弃,所凭吊者,唯秋虫而已。这一声喟叹,看似即景而发,却包举时空古今,流露出鲜明的历史评判,出语警切而深得含蓄之旨。

这首小诗笔意清峭冷隽,反映了厉鹗诗风的特点。从“夜半层楼看海光”到“蕉飐暗廊虫吊月”,用笔腾挪善变,意境虚虚实实,拓展了小诗的艺术天地。而前三句逐层转递,以逗出结尾一句,水到渠成,有自然点睛之妙。